跨境电商企业用关联公司做出口退税的风险点
最近有卖家发现自己类目被封号大卖卷土重来,
一顿操作猛如虎,
半个月冲进TOP5……
老生常谈的大卖账号被封问题,
这两天是彻底又上了央视财经新闻,
这次播放的新闻里采访了某大卖的负责人,
露面足足有好几分钟时间~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接到亚马逊的第一封通知邮件后,
公司90%的店铺和账号被陆续关闭,
600多款产品被下架,
总冻结金额高达8520万元。
牵涉被封货款1.4亿人民币。
并且该大卖公司的营业收从每月4亿人民币,
降到了只有5000万。。。
其实5月账号品牌被封的大卖就几个,
大家也不用太在意具体是哪一家。
而下架封号的原因,
也说了千八百遍了,
不过一直都是坊间传闻,
在这次的新闻里似乎实锤了大卖被封号原因。
新闻中显示了一系列整理自亚马逊发出的内容,
大概有
1.付费给服务商获取亚马逊买家信息,通过亚马逊外部沟通工具联系买家,让他们删差评。
2.即便已经被亚马逊反复警告,账号依然长期进行相关行动,动机清晰地违反亚马逊评论诱导政策。
3. 滥用评论行为误导了亚马逊消费者,这对其他卖家产生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从以上几点看来,
死得似乎一点也不冤。。。
被封号封品牌后,
大卖们就放弃亚马逊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有资本的大卖卷土重来只是一瞬间的事。
前两天有卖家发帖称,
自己类目的大卖之前因为小卡片评论原因被亚马逊干掉了,
整个品牌一锅端,
但是现在大卖家又卷土重来了,
这家大卖换了个品牌重新上架了之前被删除的产品,
一款led化妆镜,
并且短短时间就排上名就冲进了小类目前10,
评价上得也很快,
本个月不到就30+个评价
按照目前的亚马逊这种严控的势头,
算得上冲得很快了吧。。。
这位卖家也用非常专业的角度,
点评了大卖的新链接,
从review的角度来看,
点开listing的每个review的profile查看一遍,
里面基本都会有些评价还在但listing已经被移除的review,
从这个可以看得出,
这些留评的应该是已经小卡片返现积累下来的客户,
再次利用。。
这种资源像这种大卖手头上少说应该也有几万个,
通过这种模式二次营销做测评应该是很快的。
卖家也是提出了自己想过大卖排名冲得这么快的几个可能性:
1:不停的刷免评单,平均下来一天少说也得20单起步
2:给老客户做免评单,但感觉也不大可能
3:站外折扣,google、fb、ins 搜了一遍还是没看到有相关的
4:广告往死里猛烧,但前期评价不够,广告也很难出单,自然单不足,完全没办法把留评率给稀释下来
卖家最大的感觉就是,
大卖被封号封品牌,
只要资金在,
依然可以很快卷土重来,
因为大卖家拥有的资金资源,
哪怕死掉重来,
也是小卖拼了老命都追不上的,
其实除了这家大卖,
还有几家被封号的大卖也还是低调地在重头开始,
这说明啥?
在大卖眼里,
哪怕被亚马逊折磨得体无完肤,
却依然选择重头再来,
圆圆也和卖家探讨了下,
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吧,
供各位卖家参考~
第一,大卖之前的业务模式可能比较单一,
亚马逊占据绝对大头,
布局多品台,
也只是刚刚开始,
远期前景可能看好,
但是对当下的业务,可能是杯水车薪。
目前性价比最高的,
还是重新用新品牌做亚马逊见效比较快。
第二,人才储备,
大卖之前的人才布局,
几乎都是围绕亚马逊做的,
其他平台要展开,
一是人才到位没有那么快,
二是熟悉新平台需要时间;
要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
用新品牌做亚马逊,
虽然需要更换打法,
但总体上,
操作起来更驾轻就熟。
第三,亚马逊依然是最强大的第三方平台,
市场占有率高。
在欧美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比较高,
总结起来就是大卖家在亚马逊上重新投入,
显然风险更低一些,
投入产出来的快,
能较快恢复业绩。
最后毛sir再给大家说一下怎么白嫖工厂!
最近通过毛sir的观察发现了有几个现象
第一个就是我们跨境电商物流在华南起家的今年都纷纷跑到华东设置了分部
有的是在上海
有的是在杭州
华南地区是真的太卷了?
第二个是华南卖家裁员潮期间不少华东地区卖家派HR来抢人……
毛sir还遇到更狠的:愿意接盘整个团队的
第三个是华东卖家在今年下半年经营情况要好于华南卖家
什么原因呢?
一个是产业带支撑
一个是经营手段比较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