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货代开始征收拥堵附加费,今日起对深圳征收始发地拥堵附加费!
“一边是平台的铁锤,一边是服务商的镰刀。”
亚马逊封号的“蝴蝶效应”,正在各个方面显现。
除了受影响严重的卖家已走到裁员、关停、破产的地步,一些还能运转以及暂未受波及的卖家则开启了人人自危的模式。
“大家都忙着做店铺体检,找服务商在海外仓取走小卡片的人也排着长队。”一位深圳跨境电商卖家告诉亿邦动力,“这些服务项目是坐地起价啊,价格翻了好几倍了。我们也没招,只能伸出脖子等着被‘宰’。”
“每一次行业大风波都会有人血本无归,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总体来看,我们卖家是站在食物链最底端的人。”他感慨道。
这位卖家的“吐槽”不无理由。
4月底爆发的亚马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封号事件,不仅把“华南系大卖家”纷纷打回原形,更让一众跟在他们之后的中小卖家惊慌失措,甚至病急乱投医。
在行业大洗牌的过程中,各种奇葩业务也滋生出来,四处收割。
“风中的凌乱!”一位卖家形容自己的心情。
01
据业内人士预计,亚马逊封号事件持续近3个月后(截至7月底),受波及的中国卖家数量就已超过5万,行业损失预估超千亿元。而就在8月,有卖家反应,已遭遇平台的“第二轮封杀”,“此前有过违规行为的账号都未幸免”。
封号潮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卖家销路受阻、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有的裁员、降薪以减少开支;有的为了挽回账号,急着找服务商做店铺申诉。一些暂未被封号的卖家,要么通过各个渠道从亚马逊FBA仓取走包裹内引诱用户留评的“小卡片”,要么找服务商为店铺做“体检”,排查店铺可能存在被封号危险的因素。
提供亚马逊账号申诉服务的马克,在一个微信群中发消息称,“正规内部专家提供解封业务”。他告诉亿邦动力:“最近做店铺申诉的卖家太多了,我就干脆先把其他业务放一放,集中精力做这事儿。”
按照马克的说法,卖家账号无法登录的问题,在他这里基本上都可以直接解决。即使此前申诉了很多次都过不了的,到他这里就可以通过“内部专家”的正式解封邮件,低价、安全、快速地挽救账号。
另一位服务商阚林在朋友圈发文称:“(自己公司的亚马逊账号)申诉团队从2017年成立至今,几乎每天都有成功案例,已帮客户救回5000+个账号。最快3天,恢复链接销售。”他强调,自己的申诉团队是专业的,已有多年经验。
不只是马克和阚林。“亚马逊店铺体检、全站点可出;24小时反馈,加急的1小时出结果”——类似宣传在卖家们的朋友圈、社群,比比皆是。
“最近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人加我好友,要免费提供‘亚马逊账号风控咨询’及周边服务。”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张宁说,在诸多信息的骚扰下,他不禁对服务商们的靠谱程度产生了怀疑,“很多卖家群里也有人在发类似信息,一问,报价还不一样。”
卖家李梅说:“我前不久找了一个服务商做店铺体检,平时500元的,现在狮子大张口,一次就要3500元。要是想做店铺申诉,那就是1.5万起步,是平时的3倍!如果要加急,价格就更贵得离谱了。”
亿邦动力匿名咨询某服务商后,得到的答案则是:“店铺体检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化。”据了解,近期,店铺体检、账号申诉的价格的确上涨了,但具体怎么收费要看是什么类型的申诉,需要根据卖家收到的平台邮件通知来判断。
据卖家刘星反馈,服务商们所谓的“内部专家”申诉渠道,有的说找运营负责人,有的说找招商经理,有的说找负责账号审核的人,有的甚至说找到了美国那边的某个管理层。但实际上,这些服务商在进一步解释缘由时,则显得闪烁其词,让商家更加难以置信。
“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编出来的故事,根本谁也不认识。反正做了检测,他们赚了钱。”刘星表示,恐慌和焦虑才是最好的转化良药。而凭空出现的“内部专家”或许只是让商家快点掏钱的催化剂。
据亿邦动力了解,亚马逊对于平台运营人员管理极其严格,大多与商家、服务机构只会通过邮件往来,很难建立私人关系。
“这些暗戳戳的‘行贿’行为,如果被亚马逊知道了,估计我们这些卖家反而会跟着一起陪葬。”刘星表示。
而一位自称是专职负责账号申诉的服务商则私下告诉亿邦动力,如果真的可以走后门,服务商反而不会明目张胆的说,一旦被举报,断送财路不说,很有可能被平台写入黑名单,永世不得翻身。“这种事,低调地干就好了,不要声张。”
02
03
“完全联系不上人,有什么事都走邮件,收到的恐怕都是机器人模板回复,怎么可能把账号资金找回来呢?”不止一位跨境卖家向亿邦动力抱怨平台的客服机制。
“我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买家一投诉一个准,说处理就处理、说赔偿就赔偿,到我们卖家这里,就投诉无门了呢?”小陈说,他干亚马逊运营2年了,在亚马逊上的申诉基本就没有通过的。
“我也听说过可以找人帮忙写申诉信,准备申诉材料,但还是很麻烦。一般我们的做法都是先提交申诉,再换个号接着做,不会完全寄希望于账号能申诉回来。”小陈说。
“其实大家都明白,圈子里‘快速搞钱’的心理有问题,但是在短期利益和长期主义面前,往往很难坚守住。你用‘黑帽’玩法吃了所谓的红利,走了捷径,出事了就怪不着谁。”卖家刘星直言,“平台不动你,那是侥幸。一旦平台以违规为由处理你的账号,你就是案板上的鱼。”
刘星的反思具有代表性。当下,合规化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是欧洲VAT(增值税)新政实施,还是亚马逊的铁血整顿,都预示合规化大势正在加速到来。
“独立站也不是‘法外之地’。现在,谷歌、Facebook对广告账号的监管和处罚是越来越严格的,Shopify的风控等级也在提高,一旦触发防御机制就会被封号。”一位独立站卖家说。
此外,跨境电商卖家还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近一年内,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跌幅超过10%,许多跨境卖家眼睁睁地看着原本薄利多销的爆款产品,变成了定价低于成本的“赔钱货”。
“卖家恐怕是站在食物链最低端的人。没有品牌,没有溢价能力,没有话语权,没法跟平台平等对话。无论是在平台开店,还是做独立站,都会被扼喉。”一位跨境电商行业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很多卖家面临一个僵局——没有流量,就吸引不来客户;没有足量的客户,怎么形成品牌?
要从一个“卖家”,进化成一个“品牌”,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