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好物预警 | 德国Kaufland.de 热卖榜单实用指南
转眼间,距离四月底第一次爆出亚马逊封店事件,已经过去快四个月了。在过去这段时间里,亚马逊的封号风波仍未停止。
一边是持续加大审核和封号的力度,一边是步步为营的品牌主和卖家,整体发展形势大好的跨境电商行业之下,实则暗流涌动,不少卖家陷入了迷茫之地。
然而,危机似乎也蕴藏着转机,资本收购亚马逊店铺的狂热之势愈演愈烈。
前不久,年收入8000万美元、旗下拥有30个品牌的亚马逊知名卖家Web Deals Direct被6亿收购,收购方则是一家名为Perch的初创型企业,致力于收购运营亚马逊第三方和其他直接面向消费者品牌。此前,Perch以约7.75亿美元创造了消费品包装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A轮融资。但,Perch仅仅只是这一赛道众多玩家之一。 2021年,亚马逊第三方品牌“收割机”Thrasio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它已经累计收购超过150个亚马逊品牌, Thrasio将在今年重点向中国市场投入5亿美元、组建超120人的中国团队、收购速度提升至35天,并将收购年销售额规模为200万至1亿美元的品牌。 Thrasio也是“资本收购+品牌运营”商业模式的首创者。可以预估的是,以Thrasio为代表的这一模式赛道会越来越拥挤。区别于其他中国与海外玩家,Thrasio拥有了解中国亚马逊市场的本土精英团队,兼具海外本地化的团队运营能力。 据了解,在今年Prime Day上,Thrasio旗下品牌在亚马逊全球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约60%,而亚马逊今年整体Prime Day 销售额同比仅增长6.1%。对比大盘,Thrasio 增长比例高出10倍,其中较大收益来自60至90天前收购的新晋品牌。 毫无疑问,这类专门从事亚马逊第三方品牌收购的消费品公司,不仅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已经通过高效的“收购+运营”新商业模式,形成了规模性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亚马逊平台和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 当然,市场上也有反对的声音存在。不少人认为,本是“卖方”角色的亚马逊卖家,居然成为了亚马逊平台上的热门“商品”被资本哄抢,这种戏剧性的反常现象值得深思。 事实上,这类品牌收购公司的收购行为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高门槛,更倾向于收购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服务下的精品卖家。准确来讲,它们会通过科学技术扫描亚马逊FBA生态系统,寻找出符合投资标准的精品品牌,进行估值和收购。 以Thrasio为例,Thrasio会以卖家品牌近一年左右的利润为评估标准,以数倍于该利润的价格来估值收购价格。亚马逊卖家的品牌成功转移后,Thrasio将会立即向卖家支付首笔收购资金。 此后Thrasio将全权接手运营品牌及其账号,在运营的第一、两年内,Thrasio会根据品牌年利润增长的倍数将一部分利润资金以奖金分成的形式给到品牌卖家。 Thrasio只收购品牌,卖家将保留其原有核心运营团队。若卖家选择留在亚马逊进行二次创业,Thrasio将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与顾问支持,若创业品牌达到Thrasio收购标准,Thrasio则能够再次收购其品牌,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 Choice” 那,这种新兴的合作方式,会成为一部分亚马逊卖家摆脱发展瓶颈的选择吗? 事实上,很多亚马逊卖家做到一定程度,会陷入一种类似的困境:为了进一步维持品牌的运营发展,需要扩大规模、提升运营水平,但往往因为企业体量小、雇员人手不够、运营资本不足等问题,深陷规模化扩张困扰。再加上“变幻莫测”的亚马逊平台规则,也让不少卖家经常性的“手足无措”。 对于那些想要转型其他平台或其他赛道,亦或是想要回归生活、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卖家来说,在现阶段选择出售自己的亚马逊品牌和店铺,可能是一次“抽身退场”的好机会。 然而,这种方式又面临着经验缺失的问题。因为,截至目前,并没有海外亚马逊第三方品牌收购公司大规模收购中国品牌的成功先例。这多是由于中国庞大的卖家数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复杂市场和发展处境决定的。这种困境,则需要时间的慢慢消化和演进。 总而言之,新赛道已经成为了资本的宠儿,但对于店铺卖家来说,也应深思熟虑,不能盲目地跟风效仿,反而耽误了企业或者店铺的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在做好常规运营的前提下谋划长久可持续发展。如果遇到较好的市场行情或收购方洽谈,伺机出手卖掉店铺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