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登录账号,就发现店铺金额一栏显示‘-17万美元’!有点被吓到了,”
有亚马逊卖家反馈,自己的店铺在没收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被亚马逊扣款了。该账号之前还剩数千美元,也就是说,资金被扣了18万美元。这是该卖家第二个被扣钱的账号,另一个账号被扣了37万美元。两个账号加起来,被扣资金超过50万美元。起初,卖家并不知道被扣款的原因是什么,亚马逊也没有任何邮件通知。最后与同行交流之后发现,问题出现在一款漏电的热风梳上。该产品已经在Prime Day之前下架了,但移不了仓,一直在预留状态,反复开Case也没有用。“原本以为等到过了预留期,变成不可售状态之后,可以移仓出来。没想到时隔几个月,亚马逊竟然秋后算账,连之前卖出的货款也被扣回去了,”该卖家反馈。据其统计,两次扣钱的金额加起来,刚好就是这个热风梳从上架到禁售期间“所出售的金额总和”。卖家称,东西也卖了,拿不回来,亚马逊广告费用也交了,不可能退回来。凭什么把所有的已售款项全部扣除?据了解,热风梳是近年来的热销产品,有直发,卷发,蓬松,吹干定型,按摩护理等功能,在美洲、欧洲、中东、日韩等市场畅销。另一位卖家反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已经被扣了60多万美元。还有一位“受害者”则表示,店铺资金直接变成了-110万美元,被亚马逊的操作给吓到了。“之前出现了产品被召回的情况,原本以为亚马逊不会扣款。没想到还是扣了。”该卖家称,欠了110万美金的账号,肯定是不能要了。不过注销店铺也要三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日子太煎熬了。“长这么大,头一次见这种市面,做生意不仅货全赔了,广告费也交了,还要退回已销售的货款。亚马逊真是让我涨姿势了。”一位涉事卖家不无感慨,这次召回的产品并不是全都有问题,而是出现了一例有问题之后,亚马逊就把所有的产品都召回来。
“这是一杆子打死所有产品,平台这样做太流氓了。”一位卖家抱怨称。
据悉,此次事件波及卖家人数不少,他们已经互相联络,在商讨解决方案了。这些卖家反馈,有很大一部分人可能货物都没办法移仓,只能选择放弃账号。
“我打算还款了,欠的不多,不到三十万,但那边还有七八十万的货物,不得不还清。”一位卖家表示。另一位卖家则表示,其他被扣款的卖家,不少被扣了几百万。目前事件还在发酵中,被扣款的卖家暂时还没形成统一意见。关于此事的定性,还有待亚马逊官方的回应。据路透社7月15日消息,因第三方卖家出售缺陷产品,亚马逊遭到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起诉。起诉书称,亚马逊上有很多产品问题重重,比如,一部分儿童睡衣未能达到可燃性标准;40万台吹风机可能发生电击和触电;约有2.4万一氧化碳探测器,未能在存在有害气体时成功激活。这批出售热风梳而被扣款的卖家,可能牵涉到起诉书中提到的“近40万支缺乏防漏电和触电保护装置的吹风机”。虽然在许多索赔案件中,亚马逊拒绝承担第三方卖家的产品责任,但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反应。比如,近期亚马逊再次强调卖家要购买保险,并推出“保险加速器”,可能是该事件推波助澜”的结果。8月10日,亚马逊发布通知,称从9月1日起,连续三个月销售额超过1万美元的卖家,需要在30天内购买商业责任险,并在到期后进行续保。●亚马逊制定了一套简易流程,当卖家索赔时,可供买卖双方高效处理解决问题;●所谓简易流是,当消费者A-to-Z索赔金额在1000美元以内的,由亚马逊直接代为支付,卖家不用理会;●大部分消费者索赔金额,都在1000美元以内,这就意味着这项保险能够覆盖绝大部分的A-to-Z索赔情况;●亚马逊推出了保险加速器,卖家可以购买加速器服务,享受“有竞争力价格”的保险服务。值得留意的是,这些亚马逊“帮忙赔付”的被投诉订单,不会计入ODR当中,卖家的订单缺陷率不会因此而提高。亚马逊从卖家的账户资金中,扣除已销售的产品销售额,这个事情是否合理合法?根据亚马逊的规定,卖家销售完产品后,货款会在平台滞留15日,一旦有消费者发起索赔,亚马逊会从滞留款当中直接将货款退还给消费者。从卖家被扣款的情况来看,显然这部分钱显然已经超过了15日,被扣的滞留款,也不是出售之前的产品产生的滞留款。不过,目前被扣款的卖家当中,大部分也都符合“连续三个月销售额超过1万美元”的情况。正好是此番亚马逊“强制购买保险”的对象。我们希望,这批卖家能够跟亚马逊进行有效沟通,最终挽回损失。同时也提醒卖家朋友们,同类事件,可能会扩散到其他产品。希望大家能够留意自己的账号,货款尽早取出。在7月15日的诉讼中,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希望,法院判决亚马逊为其第三方市场上出售的缺陷产品负责。然而,亚马逊不想为此承担法律责任,认为只有自营产品是其销售的产品,而在充当第三方平台时,只是为第三方卖家提供销售的衔接,是一个给卖家发布信息、销售产品的平台,类似于拍卖行,而不是零售商,因此对第三方发布的信息不负法律责任。然而,在过往的一次“ 居民起诉申诉狗链致失明”的诉讼中,美国联邦法院判决认定,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框架下,“第三方卖家处于隐藏状态,导致买家因缺陷产品受伤后,无法直接起诉第三方卖家”,因此亚马逊可能要负部分责任。2016年,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居民Oberdorf,在亚马逊上购买了一条可伸缩狗链。一年后,这条狗链因老旧而断裂,回弹的时候,击中了Oberdorf的眼镜,并致使其左眼永久失明。出售给Oberdorf这条狗链的,是第三方卖家,而并非亚马逊自营产品。当Oberdorf打算找该卖家索赔时,卖家早已退出亚马逊平台,亚马逊也找不到该卖家。于是Oberdorf愤怒之余,在2017年将起诉矛头对准了亚马逊。当年的法官Matthew W. Brann原本的判决偏向亚马逊,认为亚马逊只是作为第三方渠道,而非卖家。同时认定,起诉亚马逊的Oberdorf也不能提供证据,证明亚马逊有向其保证产品质量的承诺。转机出现在2019年7月,美国第三巡回法院驳回了费城法院的原判决,认为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存在漏洞,让第三方卖家存在隐瞒客户产品质量的隐患。法院最终认定亚马逊必须为平台上出售的产品负责,从此亚马逊也从“高高挂起”的渠道商,转变性质,成为了平台交易的重要参与者。有这样的经历,也就难怪亚马逊面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会如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