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用全球税改劫富济贫!阿里、腾讯、小米被躺枪?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需求端的经济复苏,进出口不平衡、集装箱周转效率下降,加上箱船运力紧张、缺箱问题加剧,导致了集装箱运价的大幅上涨,据悉,某航运公司一个从上海到洛杉矶的集装箱,原本只需要2000多美金,现在已经被开出了3.2万美元的天价,而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运价目前涨至每40英尺箱子20000美元已经是普遍行情。
从去年5月开始至今,德路里全球集装箱指数(WCI)上涨382%,运费的持续上涨也意味着航运公司利润的提升,有人替船公司算了一笔账,一艘4000TEU的集装箱船价格大约为2100万美元,在美东航线上满载航行一次的获利大约在2000万美元,相当于跑一趟就赚了一艘船的钱。
而在集装箱运价暴涨现象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全球对中国商品需求激增,“中国制造”被全球疯抢,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这究竟是幸福的烦恼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谁推动了运费的上涨
<<< 全球疫情
自去年开始,全球范围内的尚未全面复工复产,短期供需已经失衡,从需求端看疫情下服务消费转为实物商品消费,直接利好集运;欧美补库存需求强劲,同时财政补贴进一步刺激消费。从供给端来看,疫情以及苏伊士运河拥堵等事件影响下,供应链逐渐演变成从港口码头到内陆集疏运的系统性运力紧张,每个节点均出现一定周转问题,行业有效供给显著降低。
<<< 全球"爆买"中国货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东盟、欧盟、美国分列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出口1.72万亿元,同比增长23.6%;从东盟进口1.4万亿元,增长25.9%;贸易顺差3233亿元,同比增加14.6%;对欧盟出口1.79万亿元,增长22.2%;从欧盟进口1.17万亿元,增长25.3%;
贸易顺差6167.4亿元,增加16.7%;对美国出口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5.9%;从美国进口6616.1亿元,同比增长38.8%;对美贸易顺差1.3万亿元,同比增加20.2%,全球巨大的进口需求为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全球运力增添了新的难题。
◆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速情况
<<< 集装箱堆积
一边是全球疯买“中国制造”,欧盟、美国进口暴增的同时出口骤降,于是港口堆满了空集装箱,而另一方面海外疫情造成港口作业人员紧缺,也影响了集装箱的运输装卸,造成了各大港口的大面积拥堵。根据相关的平台统计,全世界有328艘船舶滞留在港口,116个港口都在报告存在拥堵问题。
◆全球港口拥堵现状
<<< 大客户抢舱
所有进口商都想订舱补货,那么舱位究竟分给谁?船公司当然会优先考虑资金雄厚、商品出货量较大的客户,而货主们为了拿到舱位,竞相抬高价格,而船公司也认为很合理,这就是市场决定的价格。
2.运费上涨产生的影响
海运普遍的报价方式基本上是FOB,即由进口商承担运费,而CIF等需要卖方承担运费的方式中,运费其实也包含在报价中。虽然各进口商到目前为止对飙涨的运费都避之不谈,但进口商品的价格已经出现了上涨的迹象。
随着集装箱运费上涨行情的持续,以及终端通胀的上行压力,进口商只能减少利润或者将成本转嫁消费者,当进口商将运输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时,商品价格随之也将发生变化,而某些低利润的进口商品会因为价格过高而无销量,那么高利润的商品可能会取代它们,然后保证运价的继续上升。
相对于终端层面,目前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一系列上涨逻辑,驱动力来自于终端需求的增加,防疫用品、居家办公设备、小家电、家用健身器材、户外用品、厨房用品,甚至还有自行车等,这些商品销量倍增,推动了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
譬如丁腈手套需求大幅增长,从而带动天胶、丁二烯、丁腈胶乳产品出现了历史高点,冰箱出口量的大幅增长,带动以聚氨酯为主要代表的需求增长,从而驱动产业链角度的环氧丙烷等产品出现了暴涨的行情等等此类,而随着欧美圣诞备货季、国内双十一等购物旺季的到来,或将继续维持大宗商品原材料的高位运价,且不排除出现产业链相关物料价格的大幅上涨。
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来说,如果产品利润率够高,那就多找几家货代,多比较,拿到舱位正常出货就行,毕竟欧美市场对于货物的需求十分迫切,进口商也都愿意支付溢价,但如果货值较低、利润较薄,那当前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只能盼望,待疫情平息后,商贸恢复正常,海运市场也能回归到合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