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大家绝对都遇到过,有时候迫于量级压力,只能稍微提价,但是过段时间后量级依然不够,只能继续提价,慢慢的价格上去了,然而量级没有等比例的提升,但是当自己想降价回来却发现降不回去了!强行压价下去后的量级会大幅度萎缩,远不如涨价之前的量级,着实头疼...
分析原因:1,产品的转化率在下降,涨价后提高量级实际上会不断的消耗掉更多潜在的用户,市场上同等价位水平的用户数量在降低,涨价后先会“爽一段”,但是之后回到平衡水平,这个时候实际上整体的曝光转化率是有下降的,浪费的曝光更多,单价上升。2,你的涨价行为,其实加剧了整个目标人群的cpm,你涨价会导致其他人的量下降,等到其他人也跟着涨价后,整体的cpm行情就上去了,在小盘子地区非常明显,尤其是某些垂直类领域,比如某几个地区的金融产品,基本就被头部几家公司互相涨价到价格到了早期的十倍以上。3,扛不住降价后为何量级还不如涨价之前其实也是竞争对手们出价导致的,大家都涨价后,你率先降价其实降低的是你的广告竞争率,短期内如果对手不降低出价,那么损失量最多的只会使你,只有时间周期足够长之后大家都有了降价行为才有可能回到原来的量级水平,但是实际上这个几乎不可能,毕竟竞争对手数量只会越来越多。最近手上也有相似情况的产品,相比以前的价格上去的实在太多,但是迫于量级压力又无法果断降价,以前可能1w量要2w块钱,涨价后可能1.5w量要了4w块钱,实际上增长的0.5w的量要了之前一倍的价格,越往上其实余越明显。除了常规的一些降低价格的方法,比如优化商店页面,优化广告素材,拓展新的素材方向,拆分人群精准投放,扩展推广方式等等,这些常规方法其实对整体价格的优化是有限的,最终本质还是适合的人群够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们用了。除非迫不得已需要硬挺着买量之外,其实最具有性价比的行为就是降低出价,接受量级下降,把投入产出比计算好后,停留在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价格区间。在某些难以垄断的行业中,呆在中间扛着等老大老二打到精疲力尽老三再悄摸冲上去的也不是少数,看共享单车... 另外有一些行业必须垄断的当然肯定是尽量往前冲把入行门槛拉高,让其他人无法进入,保证自己垄断地位先亏点或者少赚点也行。 大多数的公司其实都这么想的,然后才会有Facebook业绩增长94%之类的数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