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与欧元平价后,疯狂消费奢侈品的不再是中国人...
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的持续提升,印度已经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最大海外市场。但自去年以来,印度开始以“涉嫌洗钱”、“逃税”、“做假账”等理由,持续打压华为、小米、OPPO、vivo、中兴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
2022年,在印度的中国手机厂商们都感受到了严峻气氛。据IDC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下滑了三个季度,同比下降了5%。出货量萎靡的原因包括疫情和通胀导致的价格上涨。
同时,缰绳也正在不断收紧,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的野蛮生长或已成为过去时。
中国手机企业屡遭印方发难
印方频频的突袭行动于去年12月就已开始,当时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政府以涉嫌逃税为由,突击搜查了中国智能手机巨头小米以及主要制造商 Oppo 和一加(OnePlus)的办公室。同月,反走私官员对台湾富士康的印度子公司 Bharat FIH 和 Dixon Technologies 的办公室进行了搜查,据悉这两家公司都是小米的代工制造商。
此后印度政府一直忙于审查中国公司。从今年年初开始,包括小米、华为、vivo在内的多家厂商都遭到了来自于印度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oppo已是今年以来遭到突击调查的第四家中国手机厂商。
今年1月,印度财政部向小米印度公司发布通知,对其追缴65.3亿卢比(约合5.6亿元人民币)的税款,覆盖经营时间从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4月小米受到的打击更大,当时印度反洗钱机构在调查中发现,该公司向三个外国实体汇款时违反了印度严厉的货币法。印度执法当局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中约合4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小米随后将印度执法局告上法庭,资产冻结得到解除。
2月,印度所得税部门指控华为的一个印度子公司以股息的形式将大量资金汇回母公司,减少其在印度的应税收入。税务门称,华为印度电信公司至少在两个财年的收入申报中存在差异,称该公司“在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仍将75亿卢比汇回,随后冻结了华为印度子公司的银行账户。今年4月,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根据华为的请求暂缓账户冻结,并寻求税务部门的回应。
7月7日,印度多家媒体报道,印度执法局一天在全国44个地点集中搜查中国手机厂商vivo及相关企业办公地点,声称要调查其是否从事洗钱活动。该机构指责Vivo将近80亿美元转移到国外,主要流向中国,以达到避税的目的。随后印度执法局冻结了其119个银行账户,总金额达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86亿元)。对于这些指控,vivo向当地法院寻求撤销账户冻结的决定,但最新的消息是,其银行账户冻结被允许解除,但前提是向银行提供95亿卢比(约合8.01亿元人民币)的担保。
7月14日,印度财政部发表声明称,印度税收情报局(DRI)调查发现,OPPO 逃避关税近 439 亿印度卢比(约合 37.18 亿元人民币),“已向 OPPO 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缴纳税款”。
近几年,印度政府一直在瞄准其他领域的中国企业。它以安全问题为由,禁止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通讯参与5G试验,并禁止了200多个中国应用程序,包括广受欢迎的视频流媒体平台TikTok和即时通讯应用WeChat。
同时税收问题也是印度政府常用来规范或限制外资企业的方式。经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加税了,然后突击查税。
有关统计显示,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这是中资企业进入印度以来面临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系统性危机。
国产手机品牌印度淘金
虽然当下在印度屡屡遭遇风波,但在几年前那里还是一片充满潜力的热土,更是国产手机出海的必争之地。
当时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超过90%,增长空间寥寥无几,趋于饱和,但印度智能手机渗透率尚不足10%,整体处于由2G转向3G的节点,大量功能机流通于市场,智能手机正在逐步普及,具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并且印度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2014年,小米率先进入印度市场。通过与当地电商的合作,小米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加上产品性价比,在印度一战成名。2017年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出货量第一次超过三星,当季市占率达25%。至今,小米依然是印度最畅销的手机品牌。
而OPPO和vivo选择沿用国内路线,主攻线下,强调品牌认知的养成,讲究长期、持久。OPPO不只将子品牌realme送上了与小米PK的竞技场,也与一加一起在高端市场对垒苹果、三星。
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62亿部,其中,小米出货量为4050万部。仅去年一季度小米就以28%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三星紧随其后,vivo、OPPO和realme分列第三、四、五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4%和12%。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中国厂商出货量占比近三年一直超过75%。到2022年第一季度,前述四家国产手机品牌共占据印度市场占据64%的份额,小米依然位居第一。
查税事件的背后
在过去几年,中国手机厂商一直是印度电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根据印度蜂窝通信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印度制造的手机仅占全球的3%,但在印度总理莫迪力推“印度制造”的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印度制造的手机在全球占到的比例已经达到11%,并且超过了越南,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中国制造商已经垄断了印度60%以上的智能手机市场,印度手机市场Top5厂商中,已经没有印度本土厂商,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强势格局就此形成。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本土手机制造商只能为剩余的市场份额而战。
显然印度政府也绝不会对这样的情况坐以待毙,随着“印度制造”的战略以及印度对外经贸政策的嬗变,印度扶持本土手机厂商的决心也是不言而喻。
2015年,印度一方面将智能手机进口关税增加一倍,另一方面要求所有进入印度市场的手机产品,必须取得印度BIS(印度标准局)认证才可以清关。
并且从2017年12月开始,印度政府将智能手机的基本关税从10%提升到了15%,2018年2月又上升至20%,4月份又对包括电路板、摄像头模块在内的电子元件征收了10%的关税。
但这还没完。
2020年4月,印度修订FDI(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要求与其接壤的国家在投资印度前,必须经过印度方面审查。同时为了打造“印度制造”,中国手机厂商自2015年起纷纷在印度本土投资建厂,小米至今在印度建有7座工厂。
2021年10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通知中国手机厂商,要求获取这些手机及其组件的有关数据和细节。
分析上述的种种政策,不难看出印度的目标无非也是这三样。其一是保护民族工业与制造业,其二是要通过外资工厂解决印度就业问题,其三极有可能是想以市场换技术。
因此,从今天来看,中企在印度不能仅盯着眼前的利润,更需要思考如何对核心技术进行保护,避免印度本土在拿到核心技术之后,随之一纸禁令让中国企业出局。
国内手机厂商可能已经对未来印度市场的环境变化做好了心理准备,从之前几次动作来看,印度政府在行事上并不讲究逻辑。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本土市场饱和,出海是一条必然要走的路,但出海市场的选择地以及如何保护好核心技术不外流尤为重要。
事实上,已经有大批在印度的中国企业已经看到了印度市场的经营环境日益恶化,正在从印度市场撤退,转移到诸如越南这样的东南亚市场。未来,或许资金雄厚的手机厂商能够维持在印度的正常运转,但对于那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将不得不考虑当下的去留问题。
资料来源:券商中国、AI财经社、每日经济新闻、维科网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