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提升亚马逊产品页面的文案图片视频质量
摘要:今天的账簿、会计这些字眼源自何时?怎样形成的?请阅读下面二则关于会计的典故,溯源历史、透视当今。 傅山,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他参考当时官厅会计的“四柱清册”记账方法,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 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指全部收入; “缴”指全部支出; “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 “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 当时的民间商业一般只在年终才办理结算(称年结),年结就是通过“进”与“缴”的差额,同时也通过“存”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 “进”大于“缴”就是盈利,反之则为亏损。它与“存”、“该”的差额相等。就是:进-缴=存-该。 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 “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帐”、“账”的由来。 “帐”字本身与会计核算无关,在商代,人们把帐簿叫作“册”;从西周开始又把它更名为“籍”或“籍书”; 战国时代有了“簿书”这个称号;西汉时,人们把登记会计事项的帐册称为“簿”。据现有史料考察,“帐”字引申到会计方面起源于南北朝。 南北朝时,皇帝和高官显贵都习惯到外地巡游作乐,每次出游前,沿路派人张记帏帐,帐内备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及装饰品,奢侈豪华,供其享用,此种帏帐称之为“供帐”。 供帐内所用之物价值均相当昂贵,薪费数额巨大,为了维护这些财产的安全,指派专门官吏掌管并实行专门核算,在核算过程中,逐渐把登记这部分财产及供应之费的簿书称为“簿帐”或“帐”,把登记供帐内的经济事项称为“记帐”。 以后“簿帐”或“帐”之称又逐渐扩展到整个会计核算领域,后来的财计官员便把登记日用款目的簿书通称作“簿帐”或“帐”,又写作“账簿”或“账”。 从此,“帐”“账”就取代了一切传统的名称。现在又统一改作“账”。 宋朝的《会计录》是继唐朝《国计簿》之后,有关国家财政收支方面的著作,是以年报资料(包括户籍、计账报告在内)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 据《玉海》第一百八十五卷记载,有《景德会计录》、《祥符会计录》、《皇佑会计录》、《绍兴会计录等十几种,这些财计著作,在宋代层出不穷,是我国财计史上财计著作空前繁盛的时代。 宋朝《会计录》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部分,包括户籍计账方面的资料和当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数额。 二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的分析比较部分,也可称为会计分析部分。 宋代官厅会计核算中的会计分析,首先是对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其次是对户籍、计账的分析,分析时主要运用比较法,有时也用因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