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支架众多国家专利布局,侵权重重!
前不久一则摩洛哥的消息在电商卖家中传开,摩洛哥政府宣布要对电商包裹征收额外的高关税,受到这个政策的冲击,前往摩洛哥市场的电商包裹数量骤减。
实际上,熟悉新兴市场卖家对这样的政策并不陌生。早在2021年,印尼政府就颁布了政策,对个人包裹要求出示个人kyc信息要求(实际上导致B2C包裹出单率和避税可能大大降低),导致依赖于跨境小包的Shein退出了印尼市场和一部分shoppe卖家退出了印尼跨境店铺的经营。
类似的还有土耳其政府、印度政府均对跨境小包征收了高额的关税。此外,今年以来,线下零售受到严峻冲击的巴西政府数次传出要对跨境邮包征收高额关税的新闻。
仔细分析下来,这类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外,往往来自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相对短视的政府,其出台背景大致可以解读为这样:
“跨境邮包不是我生产的,低价倾销进来以后会影响我国内的生产和贸易,为了国内的生产企业,保障制造业就业和零售商就业,我需要打击这类跨境邮包。” 这样想法的拥护者并不在少数,表面上看似合理,其实完全不合理。
首先,用户对于跨境商品需求并不会消失,被禁止的跨境小包会通过当地的批发商慢慢重新进入市场。试图通过简单的提升B2C包裹门槛的方式来保护本地的制造业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至于跨境邮包打击零售业,同样站不住脚,电商取代一部分零售业是大势所趋,即便跨境电商无法取代,本地电商也将会慢慢取代。
但这样急功近利的短视政策往往对于大型卖家有很大的冲击,大型卖家或者独立站,受到自身全球合规性的影响,往往为了避免影响自身声誉或者减少潜在的法律风险,并不会在政策出台以后,选择强行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清关,而会选择直接放弃这样的中小型市场,而集中全力经营对于B2C包裹相对宽容欧美市场(欧美市场没有提升关税的需求,进口低价的外国消费品还可以有效降低通货膨胀)。
与此相对的是,这样的B2C包裹新政虽然导致部分大型跨境卖家生意难做,甚至被迫出局,却催生了一波对于本地化经营卖家的利好。
这部分卖家,通常在所在国设立本地公司,把原则上不允许进口或者需要征收高额关税的邮政小包,通过以B2B贸易的名义堂而皇之的进口到所在国,从而享受较低的关税成本,再通过本地店铺卖出。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规避B2C的新规,从而把电商包裹藏在B2B贸易的汪洋大海里面(对于许多新兴市场来说,电商包裹占总体贸易比例较低,电商包裹塞入B2B贸易里面不容易被发现)此外还可以有效节省成本。据简单测算,这样B2C改B2B的操作方法通常可以省出10%的净利润,对于利润较低的电商行业来说,足以改变这个行业的局面。
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如果这部分卖家选择缴纳30%的关税,而B2B只需要缴纳20%的关税,相对而言,B2C包裹需要就销售价格付出100*30%=30元的关税,而B2B包括只需要就进口价格(往往低于销售价格)咋们假设进口报关价格50元付出20%,50*20%=10元,仅仅一个关税就拉开了20元的差异。
当然,这么做,并非万无一失。
首先,海关部门只会在单量较小时候才会选择对这些冒充B2B的邮政小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单量做大,或者产生具有影响力的电商头部App,仍旧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避税;
其二,B2C包裹的报关相对比较粗糙,B2B产品的报关往往要求更加严格。部分时候,一些国家出现一个独立站需要申报上千个进口code也不稀奇,除了需要细分产品类别方便海关检查以外,不少B2B产品需要严格的license要求,需要物流公司用不少瞒天过海的技术夹带过关;
其三,通过设立本地公司的方式往往会对本地公司提出很高的本地化要求。以及长期来看,往往存在很高的本地公司税务合规需求,而大部分跨境卖家很难具备多国的长期税务合规需求,最终往往会出现本地公司暴雷的情况。
当然,存在即为合理,这样的政策对于许多中小卖家来说不失为一种利好,在一个信息不对称较高的市场里面,通过关税的提高和合规要求来有效阻止了资本大鳄的直接进入,大大拓展了中小电商在初期发展时间所面临的竞争压力。
比较具有示范意义的是,在这些需要B2B电商清关的市场里面,流量成本远远的低于成熟的市场(摩洛哥市场的流量成本即便刨去了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大大低于阿联酋和沙特的流量成本)。
本质上来说,这种将B2B转变为B2C的做法是一种暂时性行为,主要因为所在国需要保护其民族产业以及海关对跨境电商行业的不理解,在形成了对电商行业的认知和新兴市场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以后,这种情况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如同今天的欧美国家,跨境电商和本地经济之间,形成的是互补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