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亲睹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繁华与豪气,到如今已六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国际枢纽,深圳气质”,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她的年轻与魅力。2019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5000万,达到5293万人次,全球排名从第32位上升到第26位,跻身全球30强。
从1991年通航以来,运输旅客已超过5.6亿人次,国际航班通达全球60个国际城市,与全球五大洲实现了紧密连接。同时,航线网络实现了与东盟十国中的9个国家直航。随着“深圳-罗马”航线开通,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与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16个国家、31个城市实现通航。国际客运航线通达全球50城,标志着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步入了新的阶段。
今年,面对疫情的"大考",宝安国际机场作为深圳城市的空中之门,危中寻机,为保障深圳机场国际航空运力叒叕升级:
通过一系列的海关升级及新航线开通,深圳机场口岸成全球物资运输热门“提货地”。全球疫情爆发后,深圳机场口岸又成为防疫物资出口的超级门户和全球提货地。开通了7×24小时防疫物资绿色通道,共计保障超过70家国外航空公司来深“提货”,单日最多验放134批次物资。机场口岸以单日最多验放134批次、超4100万件物资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物资运输热门“提货地”。受疫情影响,2020年航空业一片哀鸣。根据国际航空组织数据显示,4月全球航空客运量下降超过九成,货运量大量下滑;5月全球航空货运需求同比下降20.1%;6月份全球航空货运需求同比下降17.6%,全球各大航空枢纽货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国内随着客运业务逐步恢复,深圳宝安机场货运业务更是逆势增长,展现了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后劲。今年1-6月,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61.5万吨,同比增长4.5%,增速居全球大型机场前列。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量21.3万吨,同比增长14.5%;6月单月国际货量增幅更是超过50%,创下近年单月新高。今年深圳机场的三跑道扩建也备受社会关注。2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对深圳机场而言,其北近广州,南临香港,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有些尴尬,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就是因为地理位置因素,深圳机场虽然被称之为国际机场,但一直致力于国内航线。随着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旅客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与白云机场相当。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目标设计。2020年-2022年期间,深圳机场也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定位,充分挖掘机场潜力,尽可能增加开通国际航线,提高国际旅客吞吐量的占比,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减少或取消一些国内航线。
东航挥师新枢纽
早在年初,东方航空便与深圳机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航将在深圳新增洲际或亚洲航线,加密已开通国际航点的航班频次,同时优化国内、国际航线网络中转衔接,构建深圳地区中转航班网。另外,东航旗下的东航物流将以深圳机场为重要基地,大力发展“东航产地直达”和“跨境直达”项目,在深圳重点打造生鲜港和跨境电商分拨中心,加快深圳机场航空产业发展,共同携手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重要的核心机场、“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具辐射能力的重要国际航空枢纽。合作成果,直接体现在今年防疫物质运输上。据数据统计,今年5-6月,东航在深圳机场将一次性新增5架宽体飞机的运力,计划执行深圳-洛杉矶90个往返、共180班国际货运航班,主要运送比亚迪运口罩到美国。据了解,未来东航还将在深圳机场布局货机直飞,实现一周三班航班频次,具体航线有待官方正式公布。
身为经济特区,深圳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从曾经的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想必这次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的东风,深圳机场迎来一次新的机遇。当然,在粤港澳大湾区上有白云国际机场,下有香港国际机场,加上宝安国际机场刚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挑战也不容小觑 。未来,葵花相信会有更多的商务客流来到深圳机场,带动整个华南区域的经济。随着旅客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的提升,深圳机场将大大弥补深圳在大交通上的缺失,巩固和提升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城市地位。
而航空货运产业链中包括航空货运公司、货运代理、机场货站、地面物流公司等环节。机场的运力增加有助于空运货代业绩改善。深圳作为集研发创新、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产业于一体的国际中心,在全球进入数字化转型关键期,定为货代企业拓展空运市场提供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