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时报欧洲版报道,从各项指标看,欧洲正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恢复,但经济活动仍远低于正常水平。上月开始的复工复产推动了经济活动复苏,但人口流动和消费支出等高阶指标表明,经济改善仍然有限,并且受到社会安全距离隔离措施的限制。
各国经济学家表示,经济数据恢复引发了希望,但这种期望过于乐观,复苏很可能是漫长而坎坷的,而不是迅速回升。Capital Economics的欧洲经济学家杰西卡·欣兹表示,数据强劲回升表明复苏的速度比我们预期的要快,但仍不如年初水平。消费方面,Google Maps数据分析,疫情后欧洲所有主要商场客流量处于正常区间,但相较于长期平均水平,有些商场仍出现了30%的下降。
就业方面,据求职网站Indeed数据,欧洲主要经济体的招聘数据已停止下跌,但也没有开始回升。6月的一周内,该网站上的德国职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法国和意大利职位下降了40%以上,西班牙职位下降了52%。
旅行方面,Travel Europe表示,欧洲国际旅行业尚未显示出复苏迹象,航班数和酒店入住率仍是疫情前的零头。全球航空数据服务FlightAware表示,在6月的第一周,欧洲的航班数量与上个月同期相比增长了36%,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91%。
据欧盟夏季经济预期报告指出,2020年欧元区经济预计将萎缩8.7%,欧盟成员国经济将萎缩8.3%,均比今年的春季经济预期报告下调将近一个百分点。报告同时还预测,欧元区及欧盟成员国经济在2021年将分别反弹6.1%与5.8%。
欧洲局势如此,看惯了太多风起云涌的变幻,经历过太多商海浮沉的本地华商,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又该如何在非常时期“绝地求生”。eu君选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类型,做一个笼统的总结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企业度过非常时期的参考思路
1. 渠道型企业:
面对疫情,那些自身业务并非完全毁灭性打击,疫情期间,消费者对其业务具备需求但并不迫切,如果没有很好的刺激手段或完善服务,消费者并不会冒风险消费。如生活休闲类,快消类等。
2. 刚需型企业:
疫情对于自身业务有推进的企业,如教育类,日常供给类,运输类等,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可能存在比平时更高需求的企业。
3. 等待型企业:
疫情对于自身业务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如旅游业,服装类,餐饮类等,疫情期间企业不可能开展正常工作,但疫情结束后有可能迅速回升的企业。
针对于渠道型企业:
该类企业需要改变过去的消费思维,面对巨变的市场提供新的消费理念与方式。比如
l 线下+线上多渠道运营,给客户提供更多的购买渠道。
l 提供比竞品更完善,更具关怀的服务,去给自己的客户带来更多的额外增值服务。
l 利用线上社群等形式,改变过去纯粹以来线下门店销售的的传统模式。
针对于刚需型企业:
l 该类企业本身不需要去考虑如何度过危机,但应该将重心放到如何通过危机提高品牌的价值,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针对于等待型企业:
l 该类企业短时间内刺激消费市场几乎无可能,在危机之下,需要重点考虑的如何在短期内为团队成员寻找新的业务线,以谋求短期生存,确保公司和员工能够活下去,其次如何在危机之中,修炼自身,有备而来地面对疫情过后的市场回升。
遭遇历史性衰退的欧洲经济,坚挺至此,还没有发展到至暗时刻。尽管欧盟经济体崩盘论,全球世界经济危机论,由于疫情肆虐甚嚣尘上,被各大媒体反复提起,但只要没有到最后一刻,危机中就有转机,危机中就有商机。我们华商加把劲,要去做那个有准备的人,在危机时刻,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