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特辑:8个对电商店铺有实战价值的建议

一场世纪病毒大灾难下来,从湖北武汉封城开始,不断蔓延到全中国。然后不断到意大利,西班牙,欧洲各国,美国,加拿大。全球人民都在政府的要求下,Stay home宅在家就是最好的防疫,最好防止病毒的保护措施。
因为全民宅在家,所有的生态都发生了变化。人类这个地球的破坏者,暂时离开了原来热闹的学校,教堂,公共场所。反过来,大自然的各种万物自然生长,也算是自然的一次休养生息。
这张照片是离我家最近的一个中学的单双杠Playground,因为前几天下雨,导致积水,而学校停学,没人清理,引来两只大雁在这里栖息。有空就在操场草地上找虫吃草。人类暂时让渡出大自然的一小部分,而大自然的生物就自自然然找到栖息生长,自然淘汰。
而因为全球不断出台法规,要求大家都宅在家里,不再聚集,隔离生活,让病毒失去传播的渠道。于是,全球宅家的人们开始活跃于各大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在这个时期的活跃度,用户长时间在社交媒体上的留存率,变得非常之高。
个人IP流量
人闲着,总是会在家整出许多的幺蛾子。于是,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创意十足的个人IP网红脱颖而出。
先把IP这个概念先给不是很清楚的读者先普及一下,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
IP,知识产权(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无形的财产,主要涉及版权、专利、商标等领域。音乐和文学等形式的艺术作品,以及一些发现、发明、词语、词组、符号、设计都能被当作知识财产而受到保护。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工业产权与版权两类,工业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版权则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
在全球的各大社交媒体上,IP的力量从来都没有这次疫情期间变得如此之影响力。而其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太闲了。闲下来的人们总是需要一些精神生活来打发生活。
不知不觉,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个人职业IP,他们不断地创造内容,通过抓眼的内容来吸引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然后,获得巨大的关注量后,利用影响力软性或者硬性推出一些商品,广告,实现收益。也有的直接通过平台的流量换成观看量从平台收钱。
这是一份一个马来西亚播主在2019年11月总结的全球华人YOUTUBER的平均月收入。在李子柒还没有成为现象级人物之前,没出过办公室消防隐患的“办公室小野”已经在YouTube上月收入达到7万美元,这次仅是ouTube在其频道投放广告,按1000个浏览量1美元的收入。不包含其他比如他们在视频中的植入产品广告之类的收益。
在这个全球华人在YouTube上的排名,到了今天李子柒作为现象级的IP,已经在YouTube的订阅量超过了945万的订阅量,直奔千万订阅级去。而放到全球,这个个人网红的订阅量却还是算比较小的。下面是一个从2011年一直到2019年一个YouTube播主Cottereau制作的订阅数量统计,到了2019,在这个榜单最高的一个IP账号订阅数超过了1.45亿的订阅数。
按2019办公室小野的订阅数约为800多万的订阅数,她的频道一个月按流量收入就达到7万美金的收益,按这种流量的收入,差不多YouTube上的一个过亿流量的博主差不多一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百万美金了。而实际这些百万级,千万级,上亿订阅量的博主他们后面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公司,自己的经纪公司,或者签约给不同的MCN公司,在其他平台上如Facebook,Instagram等上面共同推广,形成更大的流量效应,获得更多的收入。
流量就是收入
流量就是收入,流量就是流水。当全球人在疫情期间,不得不宅在家里的时候,这些IP的流量只会不断增加,不断增量。
根据《未来简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 尤瓦尔•赫拉利的说法:“现在的趋势就是机器智能越来越比人更适合工作。工业革命带来了无产阶级,现在人工智能革命也会带来一个新阶层:一个对经济和军事来说都没用的阶层。”
此次疫情,虽然没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去完全替代所有人类的工作。宅在家里的人们,却被“算法科学”不断地深深地吸住在屏幕前面,贡献着所有的空闲出来的时光,极为廉价甚至是赠送给这些IP博主,成为他们的粉丝,为他们贡献订阅数,为他们的每千次点击率贡献银子。不知不觉,在屏幕前也慢慢划分为一大群刷抖音,刷微博,刷微信,刷YouTube,刷Instagram,刷Facebook,刷推特,刷TiKTOK等,用来打发时间,在疫情期间退化成尤瓦尔•赫拉利描述的“没用的阶层”。而这些超级大IP则在这个超级充裕的时间内,不断收割流量,在这个疫情期间赚的盆满钵满。
疫情期间,全球经济停摆,但是线上的视频会议软件ZOOM的股价却是节节高攀,腾讯视频会议,腾讯文档,飞书,钉钉这些在线办公软件则是下载到宕机。同样,多个社交媒体的流量,被这些IP意识觉醒的个体创新者们第一时间抓住。在这个流量风口前,他们从没被全球超级大瘟疫的疫情所禁锢,反而抓住了大家的空闲,在这个萧条的季节里收获了最大的流量。
293.5%的反补贴税
同样在这个疫情下,出口外贸企业,国内疫情似乎被有效控制,回到单位,欧美因为疫情,消费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全部停摆,外贸企业很多都无法复工。就在几天前,一个在美国做橱柜的朋友,刚刚给国内青岛的一个橱柜生产厂家下了单。青岛那里正在备料生产,工人可以回到岗位。却收到一则最新的通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3月24日终裁中国进口木质橱柜和浴室柜存在倾销与补贴,宣布对其征高额关税。根据美国商务部消息,中国木制橱柜和浴室柜产品将被征收最高262.2%的反倾销税与最高293.5%的反补贴税,为期5年。而在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44亿美元的木制橱柜,浴室柜台及其组件。也就意味着,这个五十亿的这个类别的国内的加工企业要么转行,要么倒闭。而这家青岛的工厂第一时间选择遣散工人。
就像上一篇文章《“独立自力更生”的美国,“脱钩”后的中国出海外贸企业应该怎么办?》所提到的,美国保守主义大幅抬头。因为此次疫情让逆全球化的贸易行为不断发生。这个橱柜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更多的行业的各种贸易壁垒都在不断地发生。包括转移到欧美国家更加信任,可以把控得更好的的其他地区。
国内很多制造业的朋友非常有信心地跟我说,咱们中国的产业链这么完善,哪有那么容易转移的。其实,当年日本,台湾很多制造业的人也是非常自信,这些产业不会被转移的。历史从来不会等待,一个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尤其这个时代从工业文明,迭代到了信息文明,在这个算法科技的强力推动下,人工智能的替代性正在不断加速。似乎这些都是名词,但真实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手机,最简单的,你的刷脸支付,享受便利的同时,你已经让渡了你的五官的隐私权给到了银行,给到了移动平台,给到了各个部门。你在点击你喜欢看的新闻的时候,你的消费行为习惯已经出让给了今日头条等这些以算法为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了。人工智能已经一点点渗透进入我们的生活了。
出海企业IP的本土化
虽然有点鸡汤,危机,危险后面就是机会。但是,这种大萧条的危机的机会也只能给极少数的出海企业家才有的可能。
2020年,跨境电商超级难做,出口贸易今年肯定是超级大萧条的一年。而外贸又是国家GDP三大马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前面提到既然这是一个IP崛起的时代,那作为一个企业,品牌出海就成为一个企业唯一能继续在出口贸易过程中可以操盘的事情。
如果回看历史,历史上著名的美、日、欧贸易大战的时候,也就是日本汽车品牌攻占美国主流市场,最后不断演绎成为美洲大陆超越美国本土品牌的最好时机。同样,韩国的三星,LG这些品牌也是在这个时机迅速打入欧美市场,超越本土品牌,在欧美国家成为主流的本土品牌。
先建立当地的用户的关系,在占领本土的部分消费领域,然后在更多的本土化的消费场景成为本土的习惯。占有,对一个企业而言,从来就是给到当地用户最大的好处,获得本土用户的最大信赖,然后占有当地的最有价值的资源,那群本土的消费用户人群。
企业的IP打造,一个出海企业成为品牌企业,才能在这个大变局中,依然能有足够的溢价。品牌出海,成为这个大危机时代出海企业最值得投资的时机。
出海企业IP的流量
线上化,互联网思维化,企业IP化。这个就是这个时代出海品牌能做的三件事情。
搬货的FBA,跨境电商的差价,OEM的全球业务。这些都还会延顺一段时间,但是,这些的红利期其实在2019已经非常明显在下坡路上了。选择大于努力,2020的疫情更是迅速加快了这个进程而已。
在第一篇文章《如何打造中国出海品牌战略?》中就提到,“出海其实不是出海产品,而是出海内容,出海故事,出海场景,才能带来真正的产品销售。”
一个企业的出海的必然就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故事,一个企业产品的内容,一个产品与用户在不同场景下活生生的呈现。而这些和一个个人IP的形式其实越发相似,但是这个可以大规模复制的企业品牌IP,则在产品增量上会带来非常不同的市场效果。
一个企业IP的流量,就应该发生于产品本身,发生于企业自身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与海外本土用户产生最合适,最创新的链接,打造出海品牌创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才是真正的出海品牌的头部玩家。
去年超级火的《头号玩家》的电影海报。在全民宅家的时候,特别值得再拿出来看的一部电影。
这也是所有出海企业家都将面临的未来的世界。未来真实已来。
嗯,关于企业IP的打造,又值得专门再写一篇文章来深入聊聊。更重要的还要有丰富的栗子,才值得大家读进去。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