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行为准则和销售政策
知道消费者是如何找到我们的商品,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与消费者更好的遇见
系统会通过listing的描述与消费者的搜索行为相匹配,为消费者推荐最适合他的商品。比如消费者搜索酒杯,系统肯定是要给消费者显示酒杯相关的产品,不会是电饭煲或者是其他不相关的产品。出现在搜索结果的可能是系统自然匹配的结果,也可能是我们通过广告而匹配到的相关联的产品。这是通过我们设置的关键词和消费者的搜索行为相匹配产生的流量。如果出现的商品图下方有一个 sponsored 的标志,就是我们的广告产品。也有其他的促销方式,比如Deal活动, 还有Coupon优惠卷,这些都是我们吸引消费者的途经,是非常重要的流量来源。
我们想象一下消费者的购物路径是怎样的?比如消费者想买酒杯,他是怎样选择酒杯呢?消费者来到亚马逊,当他的购物需求相对清晰的时候,他可能会在搜索框输入“wine glasses”搜索词来找他想要的酒杯产品。
那我们看到他在搜索wine glasses的时候,搜索框下面会出现很多和 wine glasses相关联的词,比如“wine glasses set of 6” “wine glasses set of 4”“wine glasses stemless”等等。可能这些搜索结果中有的是他想要的,有些并不是。
消费者的另一个购物路径就是通过分类节点。比如想买酒杯,所以会在相应的分类“Wine & Champagne Glasses ”或“Wine Glasses”下找
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产品,如果消费者点击了右侧的商品,就会进入商品的详情页面。
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消费者通过类目节点做筛选时,他可以对自己的需求去做细分,比如根据星级,价格,颜色等等去做进一步的筛选,直到他找到满意的商品。
不管是搜索框找商品还是通过类目节点,我们最终都是需要把消费者带到我们的详情页面上。
消费者的购物旅程大致分为认知,考虑,积极浏览,购买四个阶段,大部分的消费者在考虑阶段需要通过三、四的关键词搜索,十几次的详情页点击,以及十次左右的详情页流览,最终才有可能实现购买。不同类目这几个阶段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比如服装可能考虑的周期长,如果是购买水管,可能考虑周期相对比较短,但是这整个过程都可能比较长,所以我们需要在整个购物过程当中的每一个阶段去思考如何去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决定,是机遇也是挑战。
通过以上的分析,如何利用详情页带来更好的流量呢?
书写所有消费者可能搜索的关键词
选择正确的上架分类
覆盖更全面的筛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