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衣服、鞋子的卖家疯了:拿什么拯救我的多变体Listing!
3月4日文章部分读者觉得有帮助,让我深受鼓舞,有几个朋友问我这个公众号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想重拾学习的动力,重新捡起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我有提到,原来淘宝大学的秀出老师给我们考淘大讲师做培训的时候说,培训师的自信来自于对内容细节的深度知悉,另外培训师要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是逻辑能力,后面越发感觉深深的认同,还记得刚入淘宝的时候对我有影响的一位淘宝大学讲师,那时候记得是第一次线上付费买课程学习,他当时花名是“会吹小号的猫”,真名是蔡同超,之后在线下淘宝大学活动中有幸见到了真人,虽然他不认识我,感觉很奇妙,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听到过消息,也许能江湖再见,说不定他也有做跨境电商吧。
2020年捡起公众账号的第一篇文章有介绍我的初衷
张超,公众号:梦博电商电商月入1万和月入10万背后的逻辑思考 今天本来是接着昨天介绍我们日本站时尚品类的经验教训,以及我们做过一些产品成功失败的地方,但我在构思的过程中反复在想该传达让卖家避免一种怎样的思维才能更好的通过我们所涉及的产品,去结合自身实际去选适合他自己的呢?
即使绝非我本意,但我始终担忧有人因为我的文章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比如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某一类产品**失败了,肯定做不出来而不去深入结合自身情况分析看是否自己却适合;也怕有人看到我介绍的某一类产品有过成功,而盲目的去跟风不结合自身实际;正因为我有这种担忧,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分享我们日本站时尚品类的经验教训之前讲讲我曾经的错误的思维认知。
昨日文章《我深入了解的亚马逊日本站几个类目(纯干货)》
昨日文章大家如果没看到可以点击查看
打赏超哥,公众号:梦博电商我深入了解的亚马逊日本站几个类目(纯干货)
— 正文 —
论锤子钉子
捡起公众号第一天我就推荐了《穷查理芒格》这本书,过年在家的时候三刷《滚雪球》看完了(我应该一直知道我对金融非常感兴趣,是特别理性的那种,从高中开始就对金融书籍感兴趣,陆续十年下来看了很多相关书籍,《聪明的投资者》《黑石》《巴西三剑客》《索罗斯》《高盛》等,但我除了大学股票里放了5000一个月需要用拿出全部5500后这么多年里基本没碰股票),前两次没对书中提及的芒格的感兴趣,第三刷的时候记忆深刻,遂看完后马上Kindle上订阅了《穷查理芒格》,里面反复提及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的眼里看什么都是钉子,最近发现我关注的赢商荟老魏这几天也在提及这本书和这里面这个观点,看来越来越多热爱学习的人对这本书是很认可的。(跨境电商赢商荟这个公众账号我做跨境电商有段时间到现在我一直有关注,作者老魏我也非常敬佩,以我这个锤子来看会觉得有时候一些文章有些内容简单,看着像颗钉子,经常老魏又会有些还不错的感悟分析,但从我关注到现在几乎他从没一天落下文章,先不论文章好坏,这个坚持的心态非常值得我敬佩,可以说我写亚马逊跨境电商创业的相关文章分享很大程度上受老魏影响,希望他能理解我有时候作为一个锤子来看觉得他文章偶尔简单,长期的输出来看关注非常值得,如果以偶尔的一篇文章来去带入个人情感的就是个锤子,我也希望以此来告诫自己不要觉得偶尔几篇文章会放点内容就觉得自己写的很好,过个五年来看如果有坚持下来才能成为专家,我一直记得大一时候陈小华老师说的这个五年的基数,任何行业事情都会以此来评判下自己是否够那么一点格。)
(今天老魏已经1398篇了,我是第7篇,如果我像他一样坚持会一直差1391篇,但如果做不到他一样坚持可能就是相差13910篇,有人说他写这些是为了做亚马逊培训,但别人也一直是很明显的,有啥不行呢,我也有说我也要通过培训的目的带着团队把运营了解的更加细致更加深入,能做输出,能有目标管理,说实话培训比开店运营更难,培训的输出对于运营中的细节会更加的关注,这个是一个收获,毕竟信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存在的不对称,培训者输出的体系化的信息这个时候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说说我作为锤子的几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
2014年朋友杨东方帮忙找文文老师做我淘大师资认证考核前的指导老师,淘大历来有师资传帮带徒弟的习惯,记得文文老师那段时间经常电话微信很认真的给我做指导,可惜我因为之前的失败经验内心不自信临阵退缩辜负了文文老师的付出,当时和文文老师熟悉了起来,不过只在线下淘大年会打过一个照面,平常交情局限在线上,但我一直在文文老师这边是利益索取的一方,但她从来都是不厌其烦。(这么多年的互联网线上,我有很多的线上朋友,俗称网友,很多时候对我帮助不计回报。最开始亚马逊开端也是网友祝振煌经常主动提点,三年后才线下和他见过第一面。我在日本的合伙人也是刚开始做亚马逊在Facebook上认识的,去年才线下见面。可能我比较擅长线上交际,对于这些网友的帮助我真的一直内心心存感激。)
2015年11月,记得准备去韩国的时候,有在朋友圈发“代购”,文文老师看到后联系我,和我极力推荐云集平台上可以直接采购韩国化妆品,保证正品低价,当时我去韩国本意就不是很想花一些时间给带东西,另外也是排斥类似“层级”制度的销售(因为高三毕业和在大学期间有见到一些做安利和完美的从业人员打鸡血似的被洗脑的经历,导致我对这种层级制度的偏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是以锤子思维来代入,看云集就像一颗钉子),可能是感觉出我对于云集的不信任和抵触,文文老师向我介绍了四五个小时云集的模式以及创始人老肖(后来才知道文文老师口中的老肖是肖尚略),文文老师大篇幅的介绍了老肖,说他是小也香水的创始人(淘宝年代小也香水是淘宝创业者仰望的存在,可惜我当时知识和阅历真的太少,对小也香水并不熟悉),小也香水代理过众多国际知名的化妆品品牌,所以云集平台在化妆品供应链上资源很有优势(2015年我刚大学毕业对供应链理解很浅薄),大概从晚上讲到了凌晨,我当时只是嘴上应承下,但内心想法是锤子的想法,并不认为这个平台有多靠谱,时间几年过去,这几年云集平台的新闻报道看到一些,这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小也香水曾经的辉煌,以及现在肖尚略在云集平台更是在创业之路上提高了不知道多少的层次,从一个淘宝店铺到如今的平台级公司,思维的跨越式成长让人叹为观止。
第二个案例:
拼多多会倒掉吗?现在如果有人问这个问题,肯定很多人不会有这个看法。但拼多多刚冒出来的时候,我却觉得没多久这个平台会倒闭。
当时我拿着几年天猫淘宝京东的思维认知去看待拼多多这种刚冒出来并不成熟的平台,当时估计大平台公司的高层也这样认为吧,毕竟刚开始很多人是瞧不上的心态去看待的,所以当时和我一样是锤子思维的还是蛮多的,我当时认为多年的天猫淘宝京东国内电商主流平台已经抢占了绝大市场,我们在国内电商已经绕不过去阿里京东,当时阿里京东的体量是非常的庞大,“理所当然”认为新平台不会再有机会,尤其在网上听到一些关于拼多多上商品质量很一般的报道后,更加觉得自己的“锤子”想法是正确的,可能当时一些一二线城市的人们也普遍不这么认为,代入感可能就是最初始对于拼多多的印象质量一般,后来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如今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更是另外两大平台不可忽略的竞争,纷纷进行跟进。
当看到关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报道,更加为当时内心的锤子想法感到羞愧。
牛人从开始就很优秀,要是当时我在评判之前有做深入的了解,也能很轻松的知道后面所能了解到的信息,那我的判断肯定不是当时的判断的。只是简单的用自己“锤子”思维做判断还真是看啥都是”钉子“。
第三个案例:
我大一做淘宝的时候因为啥都没有,网上被忽悠开了个买了个充值软件,开了个充值店,又错误的被网上S单平台广告吸引去,S了几百个单弄到了两个钻,结果悲催的被关店了,至此我就排斥了好长时间的S单,但当时作为小卖的没啥优势的我一度没啥起色,却也坚决不碰S单,因为当时错误的方式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导致有了这个“锤子”思维排斥所有方式S单,差点就失去了信心离开了淘宝。
后来我好好研究了下,基本就没被平台系统检索过。但这里也不是说鼓励大家要去做亚马逊测评啥的,只能说要用多种思维模式去思考,不能代入自己主观认知,产生单一的锤子思维,毕竟很多卖家没测评做的很好,也有些卖家靠测评卖的还不错。
第四个案例:
《定位》,当时看过这本书之后,认为自己得好好学习书中所讲的,看书中案例如红牛只做了饮料,非常可乐大家觉得就是可乐代名词等等,那么我们这些初创卖家远远比不上那些大企业,更不好多类目方向,所以受此影响我一个品类专注了三年,每年有增长,但能自己所期望的还是有很长距离,并且模式很重。
2017年开始在亚马逊尝试了其他品类,发现另外品类也能迅速起量,短短时间甚至能超出我几年的销售成就,而且利润更好模式更轻。另一方面赚来的投入原来品类还进一步促进了原来品类的发展壮大。
《定位》这本书是错的吗?
这个时候我又错误的认为看来还是要多尝试不同品类,结果又因涉及过多,原来开拓好的品类增长有限,看来这个时候又是产生了锤子思维。
原来书的本身没错,人的单一思维就像芒格说的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是钉子
看来我们经常会举起锤子,去看待事物,“那是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