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如何使用谷歌关键词规划师?
之前有个解释说”内卷“,大概类似于大家一起去电影院里面看电影,前面有人站着看了,导致了后面的人也只能站起来看,最后大家全都站着看电影(第一排除外),同样看电影,原本坐着可以看的,卷玩大家都得站着看。
放在职场,孩子上学里面都是蛮合适的,今天讲广告投放方式的内卷,虽然其实不太贴切。
现象:
以前没有AEO/VO,2.0/2.5 大家都只是投CPM,有好有坏,但是大家基本还是靠着数据优化勉强能投,辛苦一点点去人工看数据,也不至于某个广告系列完全没ROI之类。
AEO/VO、2.5这些普及之后,大家的CPM投放基本接近于给广告渠道送钱(特定产品,重视回收的那些),无论怎么折腾,CPM就是可以做到干干净净无转化,和AEO,VO的广告系列对比,能跑出来10倍以上的后续行为差别。
再等到所有广告主都切换到了AEO/VO之后,现象更明显了,还记得最早AEO内测的时候普通广告和AEO数据差异也没像现在这么明显,但是最早一波人赚AEO红利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然而到现在几乎所有广告主都在跑AEO,更加加剧了这个对比。
除了单个渠道的对比,在广告主层级也一样,大家都跑AEO,你不跑你就只能拿到最差的量。
广告渠道也一样,其他渠道都支持了AEO,你不支持,那么广告主就直接跑路去投其他渠道,所以现在几乎所有渠道都支持了类似AEO,VO的投放方式。
其实还有广告素材也一样,自从有了ad spy的工具,广告创意的进步确实更快,好素材总被快速抄走,只有自己更快的去想新的创意...
举例:
从我自己经历的现金贷产品来说,一般一个市场才进去的时候,基本上跑CPM和AEO的差别都不会太大,尤其是没有啥竞品的市场,那怕是我们已经明确知道AEO的转化会比CPM跑出来的更高,但是初期基本跑CPM就够了,靠着足够低的CPI单价能把转化单价拉下来,AEO不见得有优势。然而等着核心用户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竞争对手开始入场,CPM的转化率持续下降,只能开始跑AEO控制成本。
解释:
可以理解一个市场符合这个品类的用户人数基本是一个恒定的量级规模,有增长,也会流失,整体用户量级规模除非是市场教育发展很快,通常不会爆发式增长。
市场只有一家在洗的时候本身竞争足够低,核心人群也都无所谓你跑的AEO还是CPM,最终都会看到你跑的广告,这时候本身转化意愿强烈,AEO和CPM的对比不会明显,转化率够高。等你跑一段时间后,最好的用户被你转化完,池子里面剩下的高潜用户开始减少,后续行为转化开始变差,这时候需要AEO来选择最高转化可能的用户曝光。但是等市场里面竞品增加,大家都只能去抢剩下的潜在用户,这个时候只有AEO之类的投放才能抢到这部分用户(并不是cpm曝光不到这些人,只是因为别的AEO的人在这部分人群的相对出价跟有优势,更精准,跑cpm覆盖这部分人群的代价有点高),这个时候就是高度内卷。
操作层面:
不论什么产品,如果去的早没有别的竞品的,无所谓cpm还是aeo,1.0还是2.5之类,差别不会太大。去的晚大概率就只能搞精准投放+AEO之类。
当然我们并不一定能准确判断竞争状态,我们直接在投放的时候同时AEO+CPM等全开,看看数据再决定是否能不能再用CPM苟且的跑一些,如果尝试完没戏那只能说内卷程度已经很高,安心AEO就好。不过其实一般新产品都能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能够CPM爽一段,只是内卷程度高的市场这个能”爽“的周期会很短而已。
似乎..又是没啥用的奇怪知识,只是卷的大家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