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了!亚马逊封杀含“新疆棉”产品后续
周末,在桌前回想起这些年走过的路,颇有些感慨与心得,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小付哥涉足电商近11年来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很多人知道小付哥的名字,知道有跨境BarryFu这么一个人,却不知道小付哥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成长路程。
2009年前
很多人接触电商,了解电商可能都是通过淘宝开始的,小付哥也不例外。早在2007年,彼时的淘宝大众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大家对网购也是将信将疑一知半解。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有第一批创业者在淘宝上获得了成功,因为那时候的淘宝跟在15,16年的亚马逊,17,18年的Shopee情况多多少少有些类似,大力鼓励招商,只要是稍微有一些电商基础,有稳定的货源在淘宝上做个C店月入2万轻轻松松。可以说是淘宝成就了这一群C店,这一群C店也成就了淘宝。
时间到了09年,小付哥面临着一个人生中最大的选择——选大学专业。
和众多高考完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一样,小付哥也是非常的迷茫,不知所措,对未知的大学生活、未知的专业深感疑惑。此时,小付哥请教了已经大学毕业在做淘宝C店店群的堂哥,暂且称之为A先生,希望能从A先生这儿得到一些建议。当我问及什么专业时,A先生毫不犹豫的说了四个字:电子商务。当然接下来A先生陈述了他近10个为什么学电子商务的理由,其中有两个理由小付哥记得非常清楚:
1,未来的电子商务市场将是一片蓝海(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的),随着国家政策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你将会有很大的展示身手的机会。
2,你毕业后可以直接来我这儿工作,一个月给你一万五(事实证明我被诱惑住了,当时从我们当地的人均工资两千五左右对比,一万五的月薪确实是具有强大诱惑力的,而且当时的市场氛围就是毕业=失业。事实证明我也被骗了,我毕业后的市场行情,一个电商运营的工资就是4千左右)
09到13年
这个阶段是小付哥在大学的4年求学阶段。
其实这四年是很荒废的,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小付哥也是所谓的换个地方打英雄联盟的群体之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小付哥在10年的时候就开启了自己的第一个淘宝C店,实际意义上就是A先生的分销商,一件代发每个月的生活费能够得以保障。大概的生活规律就是手机旺旺在线,白天上课打游戏,晚上处理订单加撩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满满当当。
店铺没有优化,没有推广,散养的状态三十几个SKU每月接近四千块的收入。当时的产品定价也没有现在这么精细化,利润率要达到多少,一件代发每个SKU加10块钱上去就这么操作。到了11年发现没这么好做了,单个店铺不打理不优化,不引流很难出单,一天一两个订单维持不了生活,危机感来了,小付哥也尝试开始做店群,开设第二个C店,第三个C店,不断的上新,不断的铺货,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力不从心,原因很好理解,工作量突增,毛利率越来越低,想要维持稳定的交易量就需要不断的参加活动,不断的做图,不断的对比价格。
大学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就是通过三个C店的不断打磨,同学们都将理论重于实践作为自己惰性的理由。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实操经验要比理论来的直接来的精准具体。一个合格的运营是需要十八般武艺聚集一身的。比如说我们的课程从电子商务概论到西方经济学,从经济法合同法公司法到PS,从数据库到高数,从马列主义到计算机等等。两个词概括,杂而不乱,多而不精。
13到15年
毕业后的前两年也怀揣着梦想,小付哥做过外贸、做过像微盟、微店这类渠道的店铺。生活压力的重担下放弃了,找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工作,银行电商平台小二。通过银行电商平台的模式也是接触了解到大大小小的供应链体系是怎么操作的,怎么运营的,也更能理解作为平台方是如何提升用户粘度提升用户体验度的操作方法,更能理解作为中间方的各商户的不易与痛处。这个也是后面小付哥为什么能针对平台算法机制给各位提出相对应的优化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说银行电商比不了阿里京东美团这样的平台,但是生意的本质是一样的,资源互换。
15到17年
15年4月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做跳板,小付哥被朋友请去做天猫店长,接下来的两年小付哥积累了从选品开始,打通供应链,完善供应链体系,成本控制,数据采集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年计划月计划制定等整个流程的大量经验,做的厨房类目,做了18个月,两个店也成功亏了老板70多万,原因很简单,做到一定程度会遇到瓶颈除了资金还有市场。
单一类目,市场容量固定那么大,前期为了抢占市场大量广告,直通车一天烧掉2000多,超级推荐1000多,淘客和站外跑掉300多,核算下来广告一天下来接近5千,算上房租水电人工成本,一天一万的预算跑了一个月,每天的流水也只能做到3万多,毛利4成基本上持平。这样看下来是不是等于给阿里打工?事实也确是如此。后面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的店越来越多,要维持类目在市场占有率必须要不断的优化,包括价格,毛利率一降再降,广告的产出也提上来了,一万的广告能做7万的交易额,还是没利润,毛利也降到了3成不到。此时出现生死选择,要么大量的资金压倒性优势干掉同行,自己类目下一家独大,要么就维持现状保证一定的利润率不大不小的夹缝中生存。
这个经历给了小付哥很大的刺激,为什么这么说呢?供应链中我们占了一些优势为什么还会出现类似的瓶颈?要突破瓶颈需要多大的资金量来支撑?即使突破了这个瓶颈就高枕无忧了吗?不是的,是市场。小付哥明白了,你要的是市场占有率,同行要的是浑水摸鱼,垄断性优势达不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做不出来就随时有可能被淘汰。然后分享给大家一个模式:
我用10家店做店群,低投入的做店铺指标,然后出售店铺。一家店的成本10万,一年后直接出售这10个店铺,这个利润是单店3成4成毛利完全比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平时各电商平台看到一块钱包邮的产品为什么还有人做的原因之一。再往大点说,一家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投入1000万铺天盖地的推广,做到一定程度坐等龙头企业来收购,此时的估值1000万比的了吗?看看前两年的共享单车案例!
所以说,资金不够支撑完全不能去赌,资金为王的时代也不能单单体现在店铺流量这一块。
18年至今
国内产业的集群化、公域流量被瓜分的七零八落、用户习惯被培养的娇滴滴。小微型的电商企业或者是个体户不是不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很难。
随着跨境电商的热度不断攀升,小付哥毅然决然决定投身于跨境电商行业,不了解跨境电商的玩法、跨境电商的模式,小付哥就去报培训班、去各个平台学习了解。
都说Shopee好做,像早期的淘宝,小付哥就去入驻Shopee,走了不少弯路,踩了不少坑,交了不少学费,那些坑呢?一开始按照国内电商的传统思维,选品-开店-铺货-优化-引流一套做下来,发现首先开店的周期拉的太长,入驻材料一不小心就不过审,然后发现选的品完全没优势,好在Shopee没有类目限制,换一个继续,利用热销数据结合当地人文风俗做了一段时间软装类目,这时候发现不仅文化有差异性,审美和产品规格也有差异性,国内的四件套尺寸和东南亚国家有些出入,怎么办呢,让工厂定做,定做再贴标换图再上,这样一来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也错失了一波旺季。后面索性快刀斩乱麻,回到大学时操作C店的模式,不断的上新,一件代发的价格直接加上5块钱,一天出将近200单。就是这么玩!
这一年也想过放弃,也想过不少的出路,也了解过其他的跨境电商平台。比如说Etsy、shopify独立站、TOP,亚马逊、EBay、Wish等等。也在19年这一年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暂且称为B先生。那时的B先生已经在跨境电商行业做了三年多了,后来才知道我们是大学校友,同一专业,我比他高一级。B先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经常一起喝酒一起聊跨境电商每个平台的特点、入驻条件、平台算法、产品、政策等等。
经过跨境电商将近三年多的摸索,小付哥也一直在总结经验,比如说亚马逊的FBA规则,费用,A9算法,跟卖与防跟卖,差评处理等;比如说Shopee平台的引流款设置,产品定价和藏价等;比如说Etsy平台的入驻规则,注意事项,产品Listing优化,物流解决等;比如说独立站的站外引流,社交账号怎么养号,怎么发帖,怎么获粉等;比如说Facebook广告怎么做;比如说选品的思路方法;比如说如何提升转化等等。
学无止境,小付哥也一直都在成长,也欢迎大家和小付哥一起交流讨论跨境电商的内容,庆幸的是我有你们,你们也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