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等六部门印发通知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一个电商运营总监的自白》。作者长期从事国内电商运营,其中的某些观点非常具有普遍性。其实大家都有这种共识:国内电商成熟度是高于和领先于国外电商,所以书中很多观点和列举的问题都很有引导性,特别选出其中一个另我印象深刻的问题来供大家探讨,即电商公司的效率问题。
是怎么引出这个问题的呢?作者把电商老板大概分成了3类,分别是:
01
工业型:工业思维,以工厂为核心,品牌为核心,要做基业长青,永续经营,公司要建自己的工厂,自己的供应链,自产自有品牌自销,什么都要自己的,做成闭环,慢慢做大做强。
02
农业型:小农经济,农业思维,自足常乐,一年赚百万就满足了,希望公司就这么走下去,也没什么大野心,可能之前有,但是走着走着也就没有了。
03
电商型:电商思维/互联网思维,品牌和产品开发自己掌握,其他外包给比自己做的好的,比如生产制造外包,甚至物流发货都在供应商那边完成。
绝大部分卖家(80%以上吧),基本都没什么资源更不用说核心资源了,处于无工厂无线下渠道无自己核心产品无专利状态(很多很多无)。
如果我们想要做好,既不想做小农思维老板,又没能力做成自产自销,那剩下的就是一条路:利用互联网思维,把自己擅长的那部分做好。
电商卖家的目标都差不多,都是想做细分品类的老大,终极目标就是在某个类目做一个或者多个品牌出来。
如果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剩下的就是做好两件事:
2. 提升附加值
我是非常认同这两条,为什么工厂型卖家成功的很少?(后面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是靠工厂自己运营电商做好的不会太多) 仅仅因为工厂本身也有利润,他们转型动力不足?
并非如此,没有哪个生产成品的工厂不想直接对接消费者。我认为,他们不适应电商的节奏也是一大原因,这就是效率问题。
工厂运转特点,这种基因放到电商里,效率明显跟不上。他把电商卖家的这些事情做一遍,电商卖家已经开始出单跑量了,他的货可能还没发。
我还有一个例子,比如都是做某标准产品(量大,价格敏感),某个新卖家,产品上架前就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从选品,选供应商,产品品质改进,到首单就下大单,用低价策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为什么可行?改善了效率,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成本的降低,带来了价格比较优势。如果你一次订货200个,对方一次订货10000个,而且品质一致性比你好,包装优化比你好,竞争不过你是没道理的。
为什么我只能发200,他可以一次下5000,下10000,甚至更多? 为什么他可以卖比我低20%的价格?为什么他的品质比我的好采购成本比我的低?
我们都讨厌跟卖,但是不可否认,跟卖也是一种可怕的商业模式。一套高效的ERP,高效的采购发货流程,简单的商业模式,让被跟卖的卖家魂不守舍睡不安宁。
这些综合起来,就是商业效率。同质化的产品靠什么来竞争?就是综合效率的竞争。
同时,我们公司又是一个反面例子。我们表面上也是很注重效率,重视人均产值。确实,从当下结果上看我们人均产值很高。
但实际上是节省成本省出来的高效,这不是真正的有效率,因为对构建公司未来竞争力是有害的。比如:
01
组织跟不上发展。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冗余,进入旺季就忙的飞,不仅忙而且乱。有些关键坑还没有提前挖好,影响后面的组织升级。比如仓库发货,适当配多几个仓管,大一点仓库,带来的效率提升,远比省那么一点人力和租金带来的收益大的多。
02
不舍得为未来投入。有的公司报表净利只有5个点,实际上研发产品上投入了10个点,这是为未来积累力量,而我们做的很差。
如何提升效率,下一篇我们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