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亚马逊刷单的那些事儿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不同形态的海量内容被无限创造,又在不同平台上被用户碎片化地消费。短视频、Vlog、直播……新形态的火热,吸引着更多非专业创作者参与到内容创作中,孵化出更多的“网红”内容。这些更短、更快的内容,受到同样具有“网红”特质的新消费品牌青睐,也成为一部分品牌年轻化的新思路。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指出:在商业语境中,内容涵盖了与消费者相关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它可以是一款游戏、一个话题、一个综艺、一场直播,包括消费者沉淀下来的体验和感受。对企业而言,内容已经成为产品、服务之外的“第三种沟通要素”。
作为沟通要素,内容的形态变得模糊。对于喜茶、茶颜悦色等新消费品牌,用户等待的时间可能是最重要的消费过程,你只有理解为什么喝一杯奶茶需要等待如此长时间,才可以理解新消费。在特定的场景下,用户的等待、交流、表达也是品牌价值的一种内容载体。
与此同时,内容与广告的边界也在继续消弭。《后浪》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抓住了特殊节点的社会情绪,通过互联网渠道加速了内容的发酵,人们不会在意它到底是TVC、是演讲、还是营销事件的内容。当品牌所有的商业表达,都可以被快速、轻松、更有创造力地呈现,商业语境中的内容也离广告越来越远、离用户越来越近。
超级信息传播时代,内容边界的消失不是灾难,对于甲、乙方和更多的内容营销参与者来说,这是用内容创造更多价值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