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标注册大涨价,做个亚马逊到底有没有必要注册商标?
Facebook基本上是卖家们必备的一个推广、交流手段了,绝大部分人都有简易粗暴的操作群组、帖子、好友加人等阶段。
但是随着现在社交媒体的政策和限制越来越严格,给推广带来了不少的阻碍。我们现在来罗列下这种社交推广的方式,看看大家是否都有使用。
一个新号,白号,一开始什么都没有,这就需要进入一个圈子,慢慢地扩散。
为了更容易地打开资源,加入一些暴露的、人气多的群组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随着很多群组接连被解散&新号加多了群组被KO等问题,这块的操作和维护成本也越来越大,对Facebook账号,还有加组,发帖的手段也要越来越讲究。
好友加人,较为耗时的推广方法
大家都知道Facebook有个特点,即好友推荐。只要你加了一个人,那么就会推荐一堆可能认识或者相关联的用户过来,进行添加好友。
所以,只要加入了一个有测评资源的人或者卖家或者国外的本土人,那么通过不断的添加好友,也能让自己的Facebook号上的好友人数不断飙升。
如果想通过这个方法一下子圈住和匹配到很多人,那么就需要用到无数的账号来操作。不管是人工,还是群控,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也会出现封号,验证,限制等问题。
找人代发,也就是让别人拉你入群,或者代发帖子,又或者让红人、群主代为推广。这种方式相对轻松,执行下去也比较容易出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一些点是,代发的一般不能直接给链接。一旦链接发太多,link被KO,以后想发也发不出去。最好用一些链接转化或者用专属词,找人批量转发代发。
Facebook广告是一种比较高端且节省人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先考虑的是成本投入是否划算。
请人工每天拼命去开发测评,对接测评机构,对接测评人放单,聊意向。人工成本平均每人4K(这估计是最低的了);如果直接让运营来做,成本可能更高;如果本身资源不够,找到的是一些测评中介或者测评机构,那么成本又会有所上升(一般资源匮乏的,肯定有这种途径)。
开Facebook广告的成本和产出分析
小编亲自测试了几次,用不同的账户,不同的日期断点,进行相同受众的投放。
跑完首个2天之后,数据对比发现,如果每月预算限制在4K,那么每天需要投放150到170左右的预算,才可以每天获得 35到50人左右不等的意向目标数量。
然后进行第一次转化,转化效果估计在40%到80%的比例(这里的第一次转化指的是完成勾搭流程,等待放产品进行开测),而开测还需要人员进行运营跟进,这块的成本其实和人工做的差不多。
而且在尝试了使用Message的自动回复指导对方去做之后,小编发现这种方法虽然降低了人工成本,但是转化率达到30% 到40%左右 就结束了。很多时候都是了解完流程就没有了下文,而且由于没有得到对方的其他联系方式,会使得在Facebook上进行二次转化很不方便。
将消息和落地页信息留存相结合是推荐采取的方式。因为时差无人值守,所以最好让流量有灵活选择和互动的可能,或者是隔段时间之后的主动联系。这样可以使存储联系人资源更加方便,增加多双向联系通道。
而且相较于循环找测评的方式来说,一次性沉淀买家信息,可以让以后的广告成本投入慢慢减少,甚至被取消。不像产品推广,一旦开烧,就停不下来。
外面针对 Facebook广告测评的培训课程有很多,根据精细程度,费用也会有所区别。如果只想简单地搞些买手,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研究,推荐看看这个【视频】。
URL: https://ke.qq.com/course/430860
广告测评这种操作先做的永远比后做的实惠。单次获客成本或者是研究投入成本可能在投入产出上目前看上去不错,但是如果不做沉淀,那么也会和走电商平台一样的老路,流量和资源获取成本都会慢慢飙升。
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测评只是在前期无客户阶段,为了打造口碑而做。所以在广告宣传上不要让市场误以为你可以一直免费送。
做长期品牌的,做测评时,不建议暴露品牌。最好去掉品牌和店铺名,降低风险。
社交的流量受众参差不齐,有时流量质量太差会使测评效果适得其反。那些指定要5星好评的 SD行为风险大大。
用户是需要从真实互动中,感受到强烈参与感和信任感的,过于机械化的流程和回复,会降低转化。可以流程化运营,但是不建议流程化的引导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