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15种赶跟卖方法
销售增速放缓,同质化竞争激烈,获客成本高,平台绑架趋势开始凸显。私域流量能否成为新的突破口?如何选择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如何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谁才是品牌的超级用户?如何有效打造私域流量池?适用于跨境电商的私域流量的打造方式有哪些?
文章部分观点来自于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01
私域流量
是传统营销流量新爆点
传统的市场营销手段受限,私域流量成为这场流量争夺中新的一个爆破点。
2013年,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武斌进军新兴的化妆品行业,成立俏十岁彩妆品牌。为了快速打开市场,俏十岁先后聘请了三个市场营销团队,投广告、请明星代言、铺设线下渠道,一切都按照传统打造品牌的方式逐步推进。
没有行业基础没有品牌效应,似乎一亿元用尽也无法让这个新生的品牌得到渠道和大众的认可。
库存堆积如山,偶然的机会,武斌将面膜送一些时尚圈的爱美人士使用。对产品认可后,征得武斌的同意,获赠的朋友们开始通过朋友圈、微博等渠道进行展示和销售。
伴随着核裂变般的扩散,几个月后,俏十岁传遍了全国朋友圈。
至此,以朋友圈为销售渠道的中国第一代“微商”应运而生。而后来越来越多的“微商”传奇在朋友圈兴起,证明“私域流量”的可行性。
私域的核心就是属于我自己的,不受人管制,主要利用社交平台来沉淀流量。
公域和私域的流量运营逻辑有很大差异。公域流量的获取几乎都是花钱买,你需要为每一次流量付费。私域流量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
说得大白话一点,私域流量就是那群你可以反复“骚扰”,反复推销安利的人。
02
国内电商流量争夺战
也是跨境电商的一面镜子
在电商行业快速发展期,商户可通过平台提供的入口获得巨大流量,销售额提升明显,销售额的增长快过流量成本的增长,商户受益且依赖平台。
但从2018年开始,跨境电商市场增速下滑,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以亚马逊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巨头流量饱和,出现获客难、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
电商这一模式,国外亚马逊等平台比国内发展更早,但是中国人的生产再创造能力一度让国内电商平台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流量杀戮”也更加惨烈。
国内电商平台经历井喷之后,行业增速放缓,一方面平台用户量趋稳,流量总量增加困难;另一方面平台入驻商户不断增加,竞争越来越大,僧多肉少的结果就是流量价格大幅攀升,商户获客成本高企。
另外,行业经过一轮洗牌,头部商家已将逐渐沉淀,并瓜分走平台的大部分流量。
据统计,天猫20万头部商家买走了80%的流量,淘宝900万中小商家瓜分剩下的20%。线上红利逐渐消失,电商开始进入深度存量时代。
中长尾商户的生存越发艰难,破局流量困境,国内淘宝京东卖家的脚步从2015年开始就已大步向前,向私域流量、视频互动、网红营销等多元深入。
而亚马逊的流量困顿时期似乎来得更晚一些,2018年开始,跨境电商的卖家才真正感受到平台流量争夺的残酷,2018年第二季度,亚马逊赞助产品的平均点击成本升至84美分,同比增长6%。卖家的广告成本逐步上升。
但不得不说,国内电商卖家的流量争夺之路是跨境电商卖家的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且亚马逊这个平台也正在不断向淘宝式靠拢。
应对流量的瓶颈,捕捉更多客源,淘宝利用网络红人、视频宣传来带动产品销售的运营手法屡见不鲜,通过购物直播来销售产品的效果也非常可观,2018年淘宝直播购物成交额超过千亿人民币。
有珠玉在前,亚马逊作为龙头跨境电商平台,今年,也开通了直播购物,也就是Amazon Live。无疑,这种与互动式购物是能有效提高买家购物体验的。且根据这些年各类短视频、直播购物的经验,亚马逊直播购物是十分具有前景。
在产品首页接入视频形式,淘宝的商品日趋成熟,而亚马逊listing接入视频这还需重重门槛,只有通过亚马逊品牌备案的卖家,才可以开通A+页面和视频,但是按照目前政策来看,逐步开放权限让更多卖家拥有视频编辑等权限将是亚马逊未来一大趋势。
诚然,国内电商的玩法一定程度给了国外跨境电商平台一些新的见解。
03
私域电商崛起
私域流量成新的电商机会
社交的私域电商已被证明是效率最高的电商模式。
如今,诸多中心化平台的流量挟持使得小商户难以生存。在流量短缺且昂贵的情况下,不仅要抢别人碗里的流量,还要时刻提防被人抢,于是私域流量顺势成为最热也是成效最好的电商模式。
私域崛起的背后,是企业的增长焦虑。同时,它代表着企业开始从流量收割到用户经营的思维转型的信号。
国内电商一些具有自创品牌属性的商户通过包裹卡片上的微信公众号或私人号的形式,将自己的用户引导到社交平台,开始了对私域流量的探索。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用户可以为己所用,提高复购率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平台,向外拓展,改变过去单一依赖大平台流量的现状,拓展新的渠道。而这个新渠道的拓展方式,就是流量私域化。
现在对于私域流量的定义,正随着它的流行和不断增长的影响力而扩大。国内电商用户主要沉淀在微信个人号、微信公众账号、商家自有App、小程序。
对应在国外的跨境电商也是同理,国外的Facebook、推特、油管、独立站、电商平台这些公域流量,我们也可以利用社交群组,例如Facebook群组进行沉淀为品牌和产品的私域流量,以更加有个性和“人情味”的卖家、产品与用户建立一种更亲密的环境。
相较于传统电商平台而言,之所以选择社交平台作为新的阵地,还有以下三个原因:
①熟人间的社交信任感足、互动性强,用户的活跃度会更高,表达的意愿更加强烈。
②通过群组等方式利于进行更精准的二次营销,提高复购率,增强用户粘度
③在社交平台上可以衍生出许多创新性的玩法,例如国内拼多多的拼团砍价等。
04
跨境电商
如何玩转私域流量?
✎用户圈层
私域流量可以减轻产品对平台流量的依赖性,绕过平台完成交易。
国内淘宝的包装小卡片,以返现加群加微信号等形式简单粗暴,拉拢一批消费者。
但是国内的经验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流量都值得成为私域流量的留存受众,只有实现用户分层,满足特定条件的用户才会转到私域流量上运营。
应用在亚马逊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上也是同理,利用站内站外等多渠道收集的流量也要进行用户的不断分层,配套使用不同层次的优惠和服务去反馈消费者,让流量得到更有价值的响应。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标准,私域流量的受众要对品牌有一定的认可度,对于客单价、转化和复购率肯定也高于公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适用性
高复购属性的产品,以及高客单价+高决策成本的产品,天然适合做私域流量。
耐用品做私域流量的意义和价值不大,比如电器、家具,通常也要用个5年10年的,这时你5年内不管怎么样经营用户,也很难每年买一个吧。
许多需要高决策成本的产品,比如教育类、金融类、珠宝奢侈品类,除了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用户从陌生用户转化为信任用户。如果是低于100块以内的产品,很多人付款是没什么感觉的,但对于几千上万的,就要首先相信这家公司或者这个人。
因此,在亚马逊上建立私域流量不仅是产品的推荐,也需要增加更多买卖双方的交流机会和优质的服务,建立起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品牌的意识,特别是一些高价值的产品,依赖口碑向外推广而不是基于消费者本身的复购性。
✎跨境电商搭建私域流量的可能性
搭建私域流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联系”你的用户,但是亚马逊对卖家有天然的保护,只允许卖家通过站内邮件联系,并不支持卖家和买家之间更多的沟通。
有数据显示,60%的亚马逊用户选择不关注评论邮件,站内邮件的打开率微乎其微,这里很大的原因有卖家的文案以及消费者垃圾邮件数量的增加。
社交平台作为私域流量最初的一大阵地,中长尾的卖家不具有品牌效应和行业优势,目标用户的投放缺少针对性,容易造成高成本高点击低转化的局面。
有人说,淘宝卖家的包装卡片是建立私域流量的一大尝试,但是大多数人不阅读包装插入,只有40~60%可以添加到facebook的消费者,如果数量不多,引流效果甚微,另外亚马逊在包装卡片的审核上也有隐患。
即使沟通渠道有限,但是根据欧美消费者的用户习惯,95%的人对收到私人贺卡的反应是积极的。线下邮件打开率通常拥有100%打开率。由此,线下明信片正是卖家和买家之间沟通桥梁的不二选择。
利用线下明信片和消费者建立起联系,价值互换这一核心概念才能真正吸引卖家成为产品的拥趸。
建立优惠俱乐部,在卡片上印制产品相关优惠活动,例如产品折扣、新品优惠、给与会员频繁的优惠活动,引流的同时,也可以掌握资源,让这些会员更加配合的完成测评任务,在价值的流动中,增加用户粘性,也可以帮助产品获评。
相比于上述简单粗暴的引流方式,不仅仅从产品上做文章,单纯“释放福利”以此吸引卖家也是不错的选择,入驻社群随机赠送亚马逊礼品卡、免费旅游机会,通过高于预期的报酬,促进流量的自主裂变。
利用酷鸟的线下明信片功能与消费者建立稳定的联系,不仅在私域流量的建立有良好的效果,文案的多元属性还帮助卖家在评论获取、新品推广、折扣促销等方面获取更多的可能。
即使私域流量再多,依然是弱水三千里的一瓢。现在最大的流量,依然还是在公域上,私域只占了整体流量的一小部分,平台的广告该投放还是要投放。
私域流量的流行,并不在于私域流量比公域流量更优质,而在于现在买流量的成本太高了,转化率算下来不如自己搭建私域流量划算,私域流量是流量获取的一种新的可能。
不过,私域流量的劣势在于它需要精细化运营,而且投入的人力成本会相对较高,相对于直接买流量做投放来说,短时间内不一定会有非常显著的转化效果,但是多用尺寸之功,多积绵绵之力,只要方向对了,未来的回报总是有的。
文章改编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