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幸!Facebook系应用在这个国家也被禁了
不温不火的小半年就这么过去了,跨境行业也该有点响动了。 率先躁动的是印度市场,外网有消息称,从明天开始,印度最大的集装港口——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港(JNPT)预计将举行罢工。报道称,JNPT的所有员工全部都同意5月24开始举行大型罢工。根据印度物流的一贯尿性,到时候港口的货物很有可能会被拍卖或弃货,损失惨重。 而与此同时,在港口的这一边,有位中国卖家也已经再也经不起印度物流的摧残,黯然退出了印度市场。 这位卖家在论坛上称,自己去年8月底决定做跨境电商,拿朋友的欧洲账号练了一段时间手之后,觉得跨境电商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利可图的,也很想在这一行大显身手。于是便在年底的时候满怀希冀来到深圳正式开启自己的亚马逊之路。今年年初开始接手新对中国卖家开放的印度站点,几个月的时间下来,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尤其是物流、退货和价格方面,现在已经决定退出,安心做好自己的欧美市场。 很简单的故事,却足够给准备做印度站的卖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印度市场从去年年底开始正式对中国卖家开放,其实开放伊始,大家对印度市场也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包括我们跨境派社群,如今也是有很多欧美站点的老卖家们还蛮看好这块新兴市场的。只是对于中国卖家来说,市场真的太新了,还没考虑好到底要不要做。 那么今天,小派就借此机会给大家从市场环境、物流支付、产品等多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一下:现在的印度市场,究竟值不值得做? 市场大环境 印度拥有13亿的总人口,其中网民数量高达4.6亿,比美国的总人口还要多,网络消费人群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近几年来,不少外来国际资本也在不断加大对印度市场的投入,比如中国的阿里巴巴和美国的股神巴菲特,印度政府也在不断推出新政支持本土电商的发展,摩根士丹利估计,到2026年,印度电商市场将达到2000亿美元。由此,从整体的大环境上看,印度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产品 有数据显示,印度70%左右的线上消费者喜欢在网上购买鞋服类的时尚品,尤其是面部和耳朵等部位的饰品;57%的线上消费者喜欢购买转换插头、眼罩等价格较低的旅游用品;48%的人会在线上购置沐浴露、洗发水、剃须刀和吹风机等基础美容护理产品。稍微细心一点的卖家应该会发现,印度市场的消费能力几乎都集中在这种价值不高的产品上,之前那位卖家也透露过,自己出单的产品价格普遍集中在50人民币左右,单品价值越高,市场越小,几乎都卖不出去。但是低货值的产品除非在供应链上很有优势,否则加上运费和平台佣金,利润并不可观。 物流 物流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对电商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不过这一点在印度尤其严重,重点体现在费用高和退货率高这两个方面。 费用高 印度物流成本很高,很多大型物流商都已经关闭了印度小包业务,目前国内做印度头程小包的只有几家,而且价格都在“45+9”以上,时效一般在12-15天左右,零重量都不够运费,这对自发货来说是完全没有优势的。有人说可以选择亚马逊FBA,要知道印度站FBA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必须在印度拥有一个印度人持股51%以上的公司才能申请。 退货率高 印度的退货率非常高,在美国退货率不到3%的sku在印度能达到30%。这是因为印度交通不发达,产品经常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送到买家手中,加上印度人普遍素质偏低,没等几天就喜欢退货,并且经常退着退着,产品就不见了。 除了爱退货之外,印度卖家还非常喜欢取消订单,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有素质的网购习惯,很多时候都是冲动消费,过不了多久就又不想要了。比如之前那位卖家,本来出单就不多,6天内还被取消了19单,也是没谁了。 支付 货到付款是印度电商平台主要的支付方式,将近占了整体在线支付的60%,并且这个情况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货到付款也是导致退款率高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旦发生退货,产品基本就是找不回来了,损失巨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税收 印度虽然不收VAT,但是会收GST和TCS。GST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本地服务税整合在一起的货物和服务税,收税的服务包括码头装卸费用、内陆运输费用等各种本地费用,税收的标准是各种服务费用的18%;TCS则是源头税,卖家在收到买家的付款时,需要缴纳1%的TCS,真是做什么都要交税。 印度站还能不能做? 总的来说,亚马逊算是印度最成熟的平台了,不过好像连亚马逊自己都没有摸索出适合印度的模式,官方政策也调整得比欧美市场要频繁得多。抛去别的不说,就平台本身而言,跟卖和刷单现象太过严重,评价体量比美国站大太多,因为印度人老爱占便宜,送啥都要,但是当你把排名刷起来了之后才发现,整体销量虚得一批,利润也更是没有。除了亚马逊之外,印度本土的几个电商平台就更不用说了,要么和FBA一样需要印度人控股的公司,要么就是花高价请代理,小卖家基本没有生存的可能。 总而言之,目前能在印度赚钱的卖家真的很少,哪怕是一些大卖家,能坚持下去的基本都是在印度开个公司,然后批量注册本地账号铺货的,再有就是做独立站的人民币玩家,他们玩的就是物流成本优势,中小卖家谨慎进入。当然了,也不是说印度站完全没有希望,毕竟市场的可发展空间还是很大,发展速度也很快,不然大麦们又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在印度陪跑呢?只是近两年还不是进入的好时机。 对印度站感兴趣的卖家可以继续保持观望态度,冷静分析,理性思考,不要盲目听取招商经理的侃侃而谈,更不要沉醉于服务商的财富宣传,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入场需谨慎。 (真实卖家案例来自知无不言:rowinfy,已获作者授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