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私享课】现场实录:为什么要做精细化店铺运营?
四十年前的12月18日,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诗篇。
四十年后的12月16日,已然长成小巨人的深圳,沿袭着前人的开拓精神,同样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
这个深圳的第“10+1”区。这次的揭牌仪式也就意味着该区域彻底从原来的深圳汕尾两市共管,转由深圳全面主导。
WHERE || 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哪
(上图来源:南方都市报)
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市中心约120公里——跟“千年大计”雄安至北京的距离相当;
而距离深圳最东部的大鹏新区,更是只有60公里之遥;
深圳和“深汕特别合作区”隔着惠州南部区域(惠阳、大亚湾、惠东县),深圳已经宣布将修建连接合作区的专线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其中深圳地铁33号线将向东将连接惠阳、深汕合作区,向西连接中山。
(上图来源:南方都市报)
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基本与南山和福田区的总面积相当。
由于深圳辖区面积只有1996平方公里,仅为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和广州的三分之一,新增的仅四分之一辖区面积,无疑会大大缓解深圳目前的土地紧缺问题。
——《深圳市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深圳仅有87平方公里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人口约7.65万人,远期至2035年要发展成为人口规模150万的中等规模城市。
这样的人口规模也将接近目前深圳南山区的常住人口——而目前作为母体的汕尾市常驻人口也仅为300万出头。
HOW || “飞地经济”全国首创
深汕特别合作区其实起源于扶贫。
位于广东省最东部的汕尾市一直是一座没有太多存在感的城市。2017年GDP收入855亿,全省倒数第二,仅为深圳GDP的二十五分之一。
于是,2011年合作区成立时,核心便是要缩小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之间的差距。
只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飞速发展的深圳自身也开始遭遇“大城市病”。由于产业用地紧缺——尤其是新兴产业、重型产业,如港口、能源、海洋生物产业等,二者恰好形成互补关系。
而这一次,率先闻风而动的反而不是房地产企业,而是代表深圳、中国、甚至国际最领先竞争力的科技公司:
华为(深汕)云计算中心、腾讯云计算中心、华润数据中心、万泽航空发动机特种材料生产基地等产业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经投入使用。
此外,深汕特别合作区还规划了面积达13平方公里的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深汕湾科技城、深汕科技生态园等,意在吸引高新优质企业集聚发展。
目前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67个,其中竣工投产13个,主体施工30个,桩基建设5个,正筹备动工19个。2018年合作区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1.5亿元。
深圳市振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绿地集团的一些住宅和写字楼项目已经动工,其中振业时代花园已经有多栋建筑封顶,深汕绿地中心的建筑高度超过200米。
除了交通住宅改善外,还要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下图是“南方都市报”披露的深圳相关规划,当然只是初步的:
MORE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加码
几天前的12月15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启程进京述职前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透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将在2019年初公布。
而在今年更早一点的9月,林郑月娥参观访问惠州期间也被爆出,香港将与惠州合作试点“飞地经济”模式,合作提议包括租借大湾区30平方公里建60万港人新城、香港城市大学计划在惠州潼湖建千亩校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