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5000万 这家家居品牌出海如何从0开始
公司附近有两家早餐店,有时早上到公司,过去吃一碗汤米粉,汤汤水水暖暖的,倒也比啃个面包舒服一些。
去的次数多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家店的菜单上林林总总有几十种之多,炒河粉、炒米线、汤河粉、汤米线、肠粉、炒饭、砂锅粥等等,总之你想吃什么,他都可以给你做。而另一家呢,每天的早餐只有三种选择:汤米粉、汤河粉和汤面,如果你想要其他的,对不起,没有,当然,在这三种选择中,针对不同口味的顾客,他家又给提供了不同的选择,青菜有枸杞叶、皇帝菜等,肉也分鲜肉和肝脏。而有趣的结果是,虽然前一家提供了无穷多的选择,可生意却并不好,经常看到老板站在门口闲逛,向这边张望,而后一家的生意却出奇的好,早上7-9点左右,基本上都是客满到无处落座。
我虽然知道两家店的情况,但也并未留意更多,从起初在两家都吃过几次之后,慢慢的就定点在后一家了,反正也就只是个简易的早餐嘛。
倒是一次培训课结束后,从美国回来上课的杨总给我做了一次生动的分享,让我对这两家店有了新的认识。
杨总参加的是我们的全阶课程,课程包含了Listing优化、选品,以及精品化打造等核心模块。课程结束,杨总要请我吃饭,在交流的过程中,杨总突然问,旁边的早餐店你知道吗?我说,知道呀。他说,那早餐店的老板才是把你课程内容很好应用于实践的案例呀!
我有点愣住了。一个卖早餐的和运营亚马逊店铺应该关系不大吧?
杨总接着说,我这几天一直在这两家店里吃早餐,两家都吃过之后,我发现他们就是亚马逊平台上两类卖家的典型,一类卖家疯狂上货,什么产品都上,以为只要发布的产品多,销量就会好,那家早餐店的菜谱上足足有几十个品种,而另一个店则是你强调的精品化运营的典型,就那么两三个品种供顾客选择。这对照到亚马逊的选品上,一家铺货,一家精品,反倒是精品的这家,产品成了爆款,生意远远好过隔壁铺货的那家。
杨总又说,产品的多少其实并不代表就是精品与否,但为什么说后一家点是精品呢?因为他确实做到了呀,你看这家店,一大块新鲜的肉摆在案板上,一个小弟几乎一直在那里切肉,甚至切肉时还能哼出个调子出来,一副很开心的模样,你点了饭,你可以看着店老板从案板上铲几块刚刚切好的鲜肉,炝炒后给你端上桌,一切你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而另一家呢,你点一份饭,需要用到肉,店老板会跑进店里,从某个旮旯拿出一个盛着切得现成的肉片肉块,可新鲜不新鲜,作为顾客你不知道呀。
再看看两家用的汤,前一家的汤是放在一个锅里,锅是持续烧着的,里面几只老鸭半沉半浮的,熬出的鸭香味飘得很远就能闻到,加汤时,直接从大锅里舀一勺出来,油滋滋香喷喷的,而另一家呢,需要加汤了,拿出一个水壶往锅里倒,清汤寡水的,吃起来也确实没有人家的老鸭汤更有味道呀。
杨总举例完,切换到刚刚上过的课程上,他说,你在课堂上讲,产品确定后要通过产品图片的各个细节来体现产品的质感,什么是细节呀?怎么体现质感呀?实际的应用场景才能够让消费者的感受更真切呀,你看人家早餐店现切的鲜肉和飘着香味的老鸭汤,这都直接向顾客传递了产品的质感嘛!
听杨总这么说,我也仔细想了想,还真是如此。
在这家店里吃饭,每次去从来不需要我交代什么,老板看到你来,朝你一点头,然后,端上来的就一定是你平时要求的搭配和口味,比如我很早的时候提过青菜放枸杞叶,以后一直放的都是枸杞叶,偶尔没有枸杞叶了,早餐店的老板也会主动告知你换其它青菜,再比如我不吃内脏,最初他有搭配着放进去,但看到我的碗底每每总是剩下内脏后,他就不再放了,而是换做多放几块鲜肉了。
这么一想,再结合杨总的分析,我似乎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挨得紧紧的两家店,一家生意好得要排队,而另一家却几乎门可罗雀的原因了。
后来再去吃早餐时,我开玩笑说,你就是那个把亚马逊技巧运用在卖早餐上的那家店呀,早餐店的老板也回应,你就是那个讲亚马逊课程的魏总呀!哈哈哈......
虽然早餐店老板早就知道我是老魏,但在他称呼魏总的那一瞬间,我更加觉得这家早餐店不简单。为什么呢?因为我在课堂上还讲到,要在字里行间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看来早餐店的老板才是得了我的亚马逊培训课程的真传呀!
下次你来上课时,不妨也去那家早餐店感受一下,看看人家是如何把亚马逊运营技巧应用于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