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品那些事
智力跟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增强。
锻炼元认知能力,就是增强智力。
所谓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
这话与有些绕。
人类一直以外界的事物为研究对象,而元认知,就是人类反过来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反过来监测、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
用一句不完全严密的话说,元认知能力,就是反思自己的能力。
当代科学证明,锻炼元认知能力,如同锻炼胸肌,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实现快速增长。元认知能力的增强,意味着大脑皱褶(沟回)增加,大脑皮层面积增大,也意味着智力增强。
大脑皮层皱褶(沟回),是一个意思的东西,它确保了人类以有限的脑颅体积,容纳足够面积的脑皮层,从而储存巨量而复杂的信息,并实现高效的处理和传导。
李笑来称,有三种方式提高元认知能力,分别是坐享、兴趣、反思。
一、坐享
通过简单的凝神聚思的方式,锻炼注意力聚焦能力。
动作很简单,先用手机定时15分钟,随着练习的推进,这个时间可以不断延长。然后坐着,最好脊背挺直,闭上眼睛,将注意完全集中在呼吸之上。
刚开始时,你可能很容易走神,会想到起他事情上,可能被胸腔起伏所吸引,窗外的噪音或者一直蚊子飞过鼻尖,也可能打扰你的注意力。此时,你只要把注意收回,继续聚焦在呼吸上便可。
你会细腻地感知整个呼吸的过程,比如呼出的气和吸进的气,温度有所不同,空气从鼻孔进来,穿过喉咙,充满肺泡……。
如此反复锻炼。
当代科学已经证明,坐享的练习,将有效增加大脑皮层的面积,即大脑皮层的“沟回”数量增多。
二、主动的兴趣
全神沉浸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是提升元认知的一种方式。
但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式的兴趣,一种是主动式的兴趣。
我们阅读小说、玩游戏,算是做感兴趣的事,但是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兴趣,因为你的思维和意识,完全被小说家和游戏开发者牵着鼻子走。
小说家和游戏开发者被称为”注意力的攫取者,他们深谙人性,甚至用当代心理学知识,在小说和游戏中设置种种吸引点,让你欲罢不能地读下去,玩下去。
那么,被动地做这些感兴趣的事,并不算是一种有效提升元认知能力的方式。
相反,主动地做感兴趣的事,则增加了一个“专注于提升某个技能”的维度。你持续提升这一技能,并形成了兴趣,从而调动了元认知能力,并使其得到锻炼。你在做这件事时,你完全沉浸其中,享受其中,不知时光匆匆而过。
李笑来的方式是弹吉他。
李笑来小时候唱歌老走调。父亲担心他学英语时也会发音不准,因此为他买了一把吉他。这是一把普通的廉价吉他,但李笑来练得非常起劲,一练就练一个多小时。
后来,李笑来读到关于元认知的书籍,才发现当年他主动练习吉他,并将它变成一种兴趣,最后不知不觉地沉浸于这个兴趣之中,对提升元认知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推而广之,弹吉他、绘画、捏泥人、写书法、织毛衣、折纸鹤都算是主动型的兴趣。此类事情,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它们都是动手程度较高的兴趣,必须手脑并用;第二、它们不是能一下子学会,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练习,才能慢慢上手,进而熟练,最后变成一种兴趣。
这让不禁令人联想到爱因斯坦。他在科学研究之余,总会拉小提琴,虽然拉得一般,但他完全沉浸其中,忘却了时光的流逝。 外人看来,这是一种换脑子的休息方式,但从提升元认知的角度看,也非常有益。
但无论弹吉他,还是拉小提琴,都属于动手程度比较高的兴趣领域,那么,那些动手程度比较低的兴趣,比如写作,是否也算是增加元认知能力的一种锻炼方式?
我想,也算。比如,撰写一个广告文案,反复练习,不断修改,废寝忘食,最终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文案,变得身心愉悦。
写书评,写读后感,也算是一种主动的兴趣。而且,它不仅是一个主动的兴趣,同时也跟下面所说的“反思”,有着密切关联。因为在写书评和读后感的过程中,你必须将作者的观点复述出来,同时必须反思自己对书中观点的理解。
三、反思
“日三省吾身”不一定是圣人要做的。
反思是打磨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每天花费十多分钟,思考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思路和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自己的想法时候有根基,站得住脚?如果遇到了相反的情况,我会做出什么结论?等等。反思的方向可以不断发散,从不同角度切入。
刚开始时,反思总会陷入思绪纷乱的境地而半途而废,但是坚持反思,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会变得越来越好。
实际上,反思不仅是元认知能力的刻意训练,同时还有助于调整情绪。
每当有情绪时,反思自己因为什么而产生了这个情绪,找到情绪的根源,从而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引发情绪的问题上,最终有助于平息情绪。
知道自己很生气,与知道自己为何自己很生气,是完全两码事,前者让自己无休无止地陷入在愤怒之中,后者可以让自己很快平静下来。
每一次认识到情绪的根源,都是元认知能力的一次调用,是锻炼元认知能力的一次重大机会。
总结:坐享这一方式,可以偶尔为之。兴趣和反思,则可大加实践。
写书评、反省日记,则是将兴趣和反思结合起来的最佳锻炼方式,应该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