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实操】eBay卖家旺季物流、引流备战攻略
亚马逊6月8日宣布向印度再投30亿美元,清楚地表明了它要主宰印度市场的意图。亚马逊给印度本地电商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Snapdeal可能受影响最深。
雨果网从外媒近日的报道中了解到,Snapdeal在各方面的数据都落后于Flipkart,现在又有亚马逊印度站对其第二的位置虎视眈眈。
Snapdeal成立于2010年,现有30万卖家,商品配送至印度6000多个城镇。截止2016年3月的财年,Snapdeal的商品总销售额约为40亿美元。
Snapdeal背后有着多家集团的支持,包括日本软银、阿里巴巴、富士康、eBay、Tata,另外还有BlackRock、Nexus Venture Partners、Intel Capital等多家投资机构的投资。
尽管有这些强大的后盾,Snapdeal仍逐渐在消费者中失去重要地位,它需要尽快找到自身的独特卖点。
“Snapdea这几年一直存在认同危机,”印度Greyhound研究机构的首席分析师SanchitVirGogia表示,“Flipkart有强大的物流设施优势,亚马逊有多年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Snapdeal呢,它没有解决物流问题,该公司会因缺乏产业生态系统而遭遇危机。”
Flipkart vs Snapdeal
在Snapdeal成立6年后,仍然没有缩小与竞争对手Flipkart之间的差距,反而被拉开了距离。以下是两家企业具体的对比分析:
估值:今年初,即使多个投资者把Flipkart的估值压低到了90-110亿美元之间,却仍然高于Snapdeal在2月的65亿美元估值。
融资:根据数据库CrunchBase显示,Flipkart已经经过了12轮的融资,融资金额达35亿美元。Snapdeal融资11次,但金额仅为17亿美元。
APP数据:Flipkart安卓app下载量远远超过Snapdeal,在安卓app商店的评分为4.2,高于Snapdeal的4.1评分。
消费者反馈:根据尼尔森6月的报告显示,亚马逊是印度卖家最喜欢的平台,其次是Flipkart。而卖家非常重要,因为产品越多就能吸引越多的消费者。
亚马逊印度站的威胁
2013年亚马逊推出了印度站,现在是印度电商市场一个可怕的存在。亚马逊对印度的投资比Flipkart和Snapdeal的总融资金额还高。
亚马逊似乎正飞快朝第一的位置发展,5月28日,它的月活跃用户达24.1%,高于Snapdeal的13.1%。软银的前任主席Nikesh Arora最近承认亚马逊是Snapdeal的一大威胁。
“Jeff Bezos称要以任何代价赢得印度市场,他对印度市场投资了几十亿美元,非常有竞争力。你需要找到能与之竞争的方式,”Arora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
不过Snapdeal自身对它的地位有信心。“亚马逊对印度电商企业的威胁被媒体夸大了,”该公司的发言人称,“我们更少考虑竞争对手的行为,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思考我们能为消费者做什么。”
两家国内电商必将淘汰一家?
互联网市场一般都是有一家主要的行业领导者,比如Facebook之于社交,谷歌之于搜索。
“我认为印度市场不可能维持这种两大国内电商和一家国际企业同存的场面,”纽约大学商业分析中心主任AnindyaGhose称,“三年内我相信,印度市场会整合,只留一家国际企业和一家国内电商。所以它会是亚马逊以及Flipkart、Snapdeal这两家的其中一个。根据现有的数据显示,很难说Flipkart与Snapdeal谁输谁赢。”
Snapdeal的董事Arora则反对这种看法:“印度会有一个电商主导企业,但是也存在其他企业。它不是赢者通吃的市场,问题在于谁是市场大头,谁是小玩家。”
和Flipkart一样,Snapdeal一直在解决内部问题。2016财年的商品销售额远低于首席执行官Bahl的100亿美元目标。
2016年Snapdeal的多名高层辞职,其中包括营销高级副总裁Srinivas Murthy、首席产品官AnandChandrasekaran以及电子产品部负责人Saif Iqbal。
另一方面Snapdeal也放缓招聘速度,发言人称:“我们今年计划维持现有的员工人数。”
5月《印度时报》报道称,Snapdeal已经缩减了公司在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和海德拉巴的运营中心规模,而且如果接下来无法获取新融资,有可能关闭一些运营中心。Snapdeal则会回应称报道不正确,毫无根据。
Snapdeal在收购方面比竞争对手Flipkart表现得更激进。Snapdeal以4.5亿的价格收购了移动支付公司Freecharge,是印度初创公司行业里的最大一笔收购。
自2010年起,Snapdeal已经收购了13家公司,Flipkart收购了9家。但是业内人士不确定这些收购是否能帮助Snapdeal找到自己的护身符,“在电商市场要找到秘密武器很难。降低利润和成本后,一个企业能争取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