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马逊测评这么火?卖家要做测评?
六、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自从“跨境电商”这个词频繁见诸报端屏幕以来,人才缺口的呼声就一直不绝于耳。去年,我多次听到深圳的卖家朋友吐槽,当地人才成本快速攀升。抛开已是行业香饽饽的熟手不讲,在深的大学毕业生小白保底起薪普遍8K+,绩效另算,而且提供免费住宿也成为行业标配,但即便如此,被求职者放鸽子或被同行截走的情况依然不少。啧啧,这样的用工成本可真让我匪夷所思,难不成跨境电商是比肩澳门赌场的隐形高利润行业?诸如跨境电商人买光深圳湾一号的豪宅,穿拖鞋的跨境电商人拎成箱茅台下馆子,这些业内段子揶揄调侃成分十足,但不同场合亲耳听到的深圳行业薪水非正常跳涨,明显不是这个味道。
后来深入聊了,我才知道,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近一年各路资本蜂拥进入之后。地主家有余粮了,就四处招工扩地盘,挖角频频发生,甚至到了变本加厉的地步,从而抬高了行业的人员招聘成本。跨境电商现在已不折不扣成为资金密集型产业。A标价8K,B开口10K,C马上10K加免费住宿跟进……如此循环,水涨船高,让我想起战国时期盛行的门客文化,以多为荣,你说是不是?
另一个原因就是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的人才需求。据我所知,深圳大约有20万家跨境电商从业企业,假如每家缺10个人,全市缺口就是200万人;假如每家缺50人,全市缺口就是1000万人……算得我都怀疑自己的算术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要知道,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也才909万人啊。全国现在约60万家跨境电商企业,单今年就新增超过4.2万家,如果把上述缺口同比例放大到全国口径,可以想象那是一个如何的天文数字。
前不久,我们促成福州某高校的跨境电商试验班开班,尝试招收60余人,在为这些同学专门举办的实习招聘双选会现场,我看到个别秀气内敛的企业很实在地说有20个岗位空缺,而豪气的有野心的直接在海报上写着需要150人,这可是一家企业的需求哦。如果现在有人告诉我业内某企业需要招聘500人,我也不会把它当作笑话了。一般人印象中脑力密集型的跨境电商,已活生生被折腾成一个如车间里流水线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来,不少有点眼光的企业纷纷往高校资源集中的武汉、成都、西安等内地城市设点布局,无非就是看中当地每年巨大的高校毕业生输出。可以预言的是,中端和基础人才越集聚的地方,未来将越有机会成为跨境电商的大市大省。
除了基础人才多多益善的需求,校招面向的是有潜力的大学生,比外面撒网式的社招要更靠谱,成才几率也更高,所以,企业们抬薪抢人尤其是抢大学生就再正常不过了,再加上资金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一切逻辑也顺理成章,所以回到文章开头所提的深圳跨境人才高薪“乱象”,释然了。
但不得不说,人才培养的速度还是跟不上行业需求,尤其是这两年行业爆发之后,痼疾不仅未见缓解,人才缺口而且更甚。即便高起薪,跨境电商人才依然大面积供不应求,这已突出成为行业瓶颈。有报道说,对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的需求,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190.9%。阿里国际站预测,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超过600万,并以每年30%的增速扩大。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即使各地各种培训机构春笋般涌现,接受培训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对于正在超常扩张的行业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以福州为例,作为全省高校资源最多的城市,福州共有各类高校35所,但这几年来与跨境电商学以致用型的对接还远远不够。除了极个别高校外,绝大多数在跨境电商人才培育方面基本没有发力,也许是少意识,也许是无门路,也许是缺顶层整合。要知道,高校是全社会最大的人才水库,不是之一,它所输出的人才,虽是职场素人,但要学历有学历,要精力有精力,要试错也是成本最低的,而且都是增量力量。如何把跨境电商这种实践型专业的岗前培训前移到高校,为学校、企业、学生节省时间,是一个三赢的创新做法,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而且,培训是否见效,根本在于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在课堂里纸上谈兵,当年“黄埔军校”倡导的以战代训做法要成为重要的指导思路。
氛围的培养,除了持之以恒的培训之外,也需要吸睛的操作、成功案例的燃爆,把社会的关注和徘徊的学生更多地引来。这方面,创业大赛是一个有效且可行的方案。据我所知,有政府部门正在牵头酝酿一场两岸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发现一批有潜力的苗子,甚至通过天使资本的介入进行重点孵化,同时通过影响力打造,吸引更多的参与方。但客观地说,办这种活动一般盈利性较差,把它当慈善行为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做法,探索大赛参与方多赢的发展模式是顶层设计的当务之急。我曾与多家平台探讨过出台实质性的支持措施,比如实战账号支持、官方师资支持等等,再加上政府出政策,高校出场地和组织学生,多方发力,共同破解人才紧缺的尴尬,全指望社会化的职业培训机构免费去干这个长周期的活,估计没戏,毕竟干公益的培训除了需要资金之外,更需要情怀和格局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冰很硬,但破冰之旅总得有人挑头,甚至先行探路。多把镐头一定能更快破开坚冰,政、企、校、协、资五驾齐驱,一定比单匹马拉的车跑得更快,走得更远。
前不久,我看到6月4日发布的《浙江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提到了人才培养,有很好的方向和框架,尤其是提到“打造国际贸易新队伍”,这个提法很有感触,新队伍就是用来打新型战斗的,也提到“把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把政府部门一起带入门,避免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隔靴搔痒”或“东施效颦”,确实有新意,也值得复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