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富康供应链知悉,很多出口商反映在疫情期间,被海外不法商家骗取货物。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很多出口商因疫情的影响,造成库存积压严重,因此迫切希望拿到订单而让骗子有机可乘。
洋骗子的欺诈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例如他们要求在合同上注明只付少量的预付款,等收货之后再付剩下的货款;货物到了目的港后要求先提货再付款;提货后又以质量不合格为理由拒付货款;或者托词说财务审批流程还没下来,要求出口商先发货并放货,不然货到港口拒提;无理由取消或推迟订单;借疫情原因要求出口商先发货等资金到位了再付款;欠款金额太大,直接申请破产等等。因此接到订单后出口商一定要高度重视,谨防经贸欺诈。为以免更多的出口商上当受骗,华富康供应链提供几下几种被骗案例供大家提供参考。1、冒充他人信息签订合作协议因为疫情影响,出口商和客户当面洽谈业务十分困难,目前只能通过电话和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这就给骗子冒充他人制造了有利的条件。骗子经常会把自己说成一些知名的买家代理人或是直接冒充知名买家信息,诱导出口商认为合同是跟知名买家签订,等事后货款没到位才发现,知名买家根本不是自己的买方,并没有付款责任,而这时骗子早就逃跑了。因为国际贸易合同基本以签字为主,因此造假成本非常低,辨识难度也大。2、故意拒收货物来压价由于疫情给企业的复工和物流诸多不便,从而影响订单的交期延误,一些不法商家因此恶意拒收货物。他们威胁不答应大幅降价由“付款赎单”改成“提货后付款”要求,就要拒收货物。这使出口商进退两难,因为货物拒收会产生高额的滞港滞期费,若转买又要另付的运费,并且短时间内还不一定能找到合适买家。3、使用贸易纠纷来逃避债务众所周知,贸易纠纷一直是国际贸易中让人头疼的难题。从我国以往的很多案例来看,主要的贸易纠纷为买家认为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货物迟出运,而根据国外法律,在商业贸易纠纷在官方权威机构判定前很难给其中一方列为失信标签。另外面对高额的诉讼费和取证困难等问题,很多出口企业都不愿意应诉,这也是骗子猖獗的原因之一。以上几种骗术可能很多外贸人都有遇到过,在疫情的冲击下,出口商想要争取更多的订单来恢复生产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前期资信调查,不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一定要定期审查。另外合同要求客户先付款再发货这种方式是应对贸易欺诈的最佳手段。同时密切关注目的国疫情。目的国政府采取的疫情管控措施很可能导致买方无法提货,但仍应仔细鉴别,尤其是买方以疫情管制为由提出临时更改目的港、货发第三方的情况,应尽量避免赊销。最后华富康供应链希望出口商要严把交易风险,避免遭受不应该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