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调研 | 美国市场前路漫漫
— Go green on the road —
美国现有2.5亿辆轿车、SUV和轻型卡车,其中只有不到1%是电动车。虽然美国政府的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但考虑到每年1700万的新车销量和10-15年的车辆平均使用寿命,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根据IHS等机构预计,美国到2035年电动车销量将达到472万辆,占新车销量的约30%。
*小提示:
1.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2.由于美国各州和地区的激励措施不同,监管法律不同,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投入不同,各地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不同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所以不同公司/研究机构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预测差异很大。
二、消费者态度
-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7月份的最新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支持政府提供激励政策以鼓励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倾向于民主党的人士(民主党人和独立人士)支持激励政策的比例更是高达84%,而倾向于共和党的人士支持政府激励政策的比例仅为46%。
尽管多数美国人支持政府的激励措施,但如果询问他们“您本人下次购买新车或卡车时是否会认真考虑购买电动车吗”,他们的回答又犹豫不决。大约十分之四的美国人 (42%) 表示,他们在下次购买新车或卡车时非常或有可能认真考虑购买电动车。45%的美国人表示他们不太可能或根本不会这样做,还有13%的人表示他们未来不打算购买车辆。
从不同的细分维度看:
a.年轻消费者比年长消费者更接受电动车;b.城市居民的接受度高于郊区居民和乡村居民;c.目前拥有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的消费者接受度高于燃油车的消费者。
- 购买可能性和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即对电动车了解越多的消费者,其可能购买的比例也越高。
-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消费者调查的结果,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因素有:电动车行驶里程太短,没有足够多的充电桩/充电站,电动车售价太贵,电动车型号太少,充电需要的时间太长。
- 通过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发现,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还和以下几个隐含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可以用来判断电动车市场前景的风向标(以下排名有先后):油价 - 油价是一个很难预测的因素,原油产量、地缘政治冲突、石油禁运、经济制裁、投机商哄抬油价等都会影响油价。目前美国的油价平均是每加仑4美元左右,如果油价继续升高并稳定在5-6美元,就会达到一个Tipping Point,即消费者会因为油价太贵转而购买电动车。
太阳能板的安装比例 - 背后的逻辑是,安装了太阳能板的消费者通常崇尚绿色生活,希望能通过使用绿色能源拯救地球,因此,这些环保观念强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也更高。
家庭收入中位数 - 美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最新八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了8.3%;传统燃油车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7%,新车平均成交价为$48,043;电动车价格同比增长了13.7%,新车平均成交价为$66,000。即使扣除$7,500的政府补贴,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充电站/充电桩的数量和密度 - 根据美国能源部2021年8月的数据,美国有43,000个公共充电站和106,000个公共充电桩,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三、风险和挑战
新能源车出海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前期投入也是巨大的。在国外设立工厂、研发中心、售后服务网络等,动辄投入几千万、几亿美金。特别是在当今动荡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企业需要客观地评估风险,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困难。从目前中美关系的趋势看,新能源车进入美国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特别是地缘政治格局恶化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四、保护主义政策风险
2022年8月16日拜登签署了《降低通胀法案2022》(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其中规定: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如果要获得税收减免优惠,其生产过程必须在北美组装,电池中的材料和“关键矿物”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从2023年以后,使用其他国家电池的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这个政策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打破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优势,限制中国新能源车在美国的落地。目前看来,受这个政策影响最大的是韩国的现代和起亚,因为他们的电池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国新能源车如果落户美国,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会更大。
这个政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变相胁迫新能源车企在美国设立电池工厂,让高端制造业落户美国。比如:今年五月,拜登访韩期间,会见了现代集团的会长郑义宣。现代集团承诺,将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其中在Georgia投资55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工厂和电池工厂。
五、政策连续性风险
- 在对待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上,民主党整体比较积极,而共和党则比较消极。体现在政策上则表现为左右横跳:克林顿时期(1993年-2001年)将能源政策为核心政策,推动节能减排;而小布什时期(2001年-2009年)则消极应对气候变化,退出《京都议定书》;奥巴马时期(2009年-2017年)重视气候治理,国内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特朗普时期(2017年-2021年)对气候问题再次“开倒车”,退出《巴黎协定》;拜登时期(2021年-)又开始积极推动气候治理。目前各种民调的结果显示,中期选举和下次总统大选,共和党和特朗普大概率会卷土重来,届时政策方向又可能有变数。
除了党争问题,不同利益集团也会对美国政府的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传统化石能源巨头(Koch Brothers)每年花费大笔资金雇佣游说集团、智库、研究机构、媒体来“对冲”气候变化问题。
六、中美脱钩的风险
- 近几年,“脱钩”(Decoupling)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访谈节目、智库研究报告中。虽然很多经济学家和企业界的人士都认为完全脱钩是非常不明智的,是“shoot yourself in the foot”。但某些领域的脱钩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科技战,到拜登就任后的“基建战”、“产业链战争”、“四方芯片联盟”等。
虽然全面脱钩的可能性不大,但某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未来国家核心技术的领域,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程度的封锁和打压似乎是难以避免。比如:80年代打压日本芯片半导体产业,导致东芝被三星(三星52%的股份由美国资本掌控)收购;2006年针对西门子的调查,前后举行了1750场听证会,聘请律师和审计师就花了10亿美元,让西门子公司元气大伤;2013年打压法国阿尔斯通,最终被通用电气收购;近年来打压中国的中兴、华为、大疆、海康威视等等。
综上所述,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美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大的风险是政策层面的风险和地缘政治格局恶化的风险。因此,在国际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先苦练内功,及时跟踪和评估国际形势的变化,伺机而动,时刻准备着。博鼎国际技术及海外营销团队致力于帮助优秀企业打造出海品牌。adtarg智能营销平台不断完善更新,提供以合规数据为基础的营销报告,携手跨境电商一起成长。下一期为您带来新能源汽车下-欧洲市场篇,欢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海外市场讯息!*本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判断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