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EPR家具新标识,使用规范要求!
我们昨天发了一个关于乐天中高级培训的调研之后,发现结果里面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选择“乐天选品技巧”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很多预报名的人里也在问是否有选品方向的培训内容。
我先说结论:选品能力不是靠培训出来的。
市面上一大堆的选品工具和选品相关培训,真的能够培养出牛X的选品专家吗。我们表示怀疑。如果大家都用一样的工具,一样的思维方法,一样的方法论,如果又恰好在同一个产品领域,是否就意味着选出来的品类几乎就是一模一样?这个时候拼的就是供应链成本和前端运营销售能力,甚至资金充足与否以及战略战术是否匹配都会成为打造爆款的重要影响因素。
选品肯定有三个层次:道、理、术。
术,就是技巧,方法。是基本操作层面所能够掌握的。这个相对简单,是可以通过培训和一套体系去养成的。如果一个菜鸟刚入行,但凡能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选择的产品大概率不会翻车,因为套路有了嘛。
理,则是方法论和思维框架。比“术”这个层面所不同的是在于有了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深度。但凡能够掌握这个“理”的,做个经理或者主管,肯定是绰绰有余。而且,这样的人才已经可以去任何一个行业,且大概率不会出错。
道,是最难的。所谓“大道无形”,就是很难用具体的行为去描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到了这个层次,看一眼产品就知道好卖不好卖,应该怎么卖,哪里需要改进和提升。很多人究其一生都难以达到这个境界。因为这个是要长年累月的经验沉淀的。需要对目标市场、目标客户、所在行业、供应链知识、社会心理学、消费习惯甚至企业经营,都有所涉猎才可以。
所以如我们标题所说,洞察能力是选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所谓的“洞察”,指的就是一眼看过去就心里有数。可能没有达到“大道”的境界,但一定比“理”的层面要高个半级。
说回前面这个话题,我们为什么认为选品不是培训出来的。那是因为选品这个概念是极为空泛的。我们也看过很多选品课程,夸夸其谈的讲了半天,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思路来,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估计怎么死都不知道啊。
比如,同样是针对日本市场,做铺货的人和做精品的卖家,选品逻辑怎么可能一样?铺货就是铺天盖地上架,有枣没枣都要打一杆子,出了单再去好好优化,出不了单就当自己浪费了时间和工作量。而做精品模式的人,大部分都是依托于现有供应链或工厂的,并且基本是在自己擅长的产品领域去选择更好的。这两个选品逻辑以及背后的生产环节甚至备货和运营广告打法,都是截然不同的。
基础选品,要掌握如下的技能:
1、目标市场及消费者的了解深度;
2、所处行业的概况及目标市场行业概况;
3、供应链及各项成本情况;
4、竞品分析能力;
5、沟通能力;
如果要再深入一点,可能还要掌握前端的运营知识,能够测算出什么样的销售价格才有什么样的利润,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应该做什么样的运营打法和投入计划,反推到生产环节,需要优化什么功能和降低什么成本。
所以你说选品难不难?能不能靠一天两天的培训就能脱颖而出?事实上,我们历来觉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选品人员,绝对不是靠外力,而是自我学习能力。很多人只是在上个班,打个工,天天躺平的那种,你就是把选品的九阳神功塞到Ta嘴里,估计都不愿意吞下去。
只要肯学,只要去钻研,只要具备足够的全面的知识储备,再加上一点方法论,优秀的选品人员就指日可待了。而且还没有捷径,不在一个行业领域熬个几年甚至十几年,梅花香自苦寒来,就基本是一句空话。
就拿日本市场来说,如果一个选品人员,日语不好,对日本也不了解,我很难相信他能够成为专家达人。就算偶有亮点,大概率也是歪打正着。
但也有些在日本的华人跟我说,你看,我在日本,我天天逛商场超市,我对哪些产品好卖可清楚了。细细听之,也只能微微一笑。毕竟他可能还不了解成本结构、运营技巧,能够成为大卖家或者优秀企业,都是靠综合能力取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