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中产阶级文化,看Preppy周边蓝海产品涌现!
快递接连涨价为亚马逊“背书”?
亚马逊效仿“巧立名目”收费!
卖家直呼100%转嫁风险太狗了,
该类附加费恐成每年常态!
Wish互联网“一元店”搞砸?
多番下滑亏损被迫改头换面自救!
低价这事也有风险?
假期旺季还未至,涨价潮又来。
有卖家声称凌晨收到亚马逊邮件,看标题就知道不是好事,果然又是巧立名目收费,说白了就是FBA费用涨价。从阶梯价上涨,到4月的燃油附加费,再到现在的高峰配送费,卖家直言亚马逊费用吸血,转嫁风险,没有最狗,只有更狗。
原来亚马逊在当地时间周二发送电子邮件通知,从 10月15日开始至1月14日,将对使用FBA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产品的第三方卖家,每件商品额外收取平均35美分的费用。
随后亚马逊向相关外媒确认了这一消息。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曾在4月对CNBC表示,“在某个时刻,你不能继续吸收所有这些成本并经营一家经济的企业。”然后他上涨了燃油附加费。
现在亚马逊理由则是“费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公司更难消化与购物旺季相关的成本。”于是首创了假日附加费,该费用是基于卖家支付FBA服务之上的费用,该费用将因物品的大小、类别和重量而异。
平均每件35美分,听起来不算多,但亚马逊第三方卖家的体量占其在线销售市场份额的一半,这一涨,又是一笔巨款。只不过卖家们可就惨了,又成为亚马逊转嫁风险的首选。
主要根源还是在于亚马逊的开支难减,通货膨胀、供应链问题、地缘冲突、过度仓库、超负担人力成本,虽然裁减近10万人,削减暂缓仓储履行,上涨附加费用,成本仍然过重。
其次亚马逊同期的大头电商收入下降4%,并且亏损开口较大,把正向高盈利的AWS和广告业务的钱几乎全亏进去了,整体还倒扣。
所以亚马逊想方设法利用FBA这一大利器获利并不奇怪,毕竟养一个这么大体系的物流履行成本不低。目前包括亚马逊收取的佣金、履行、运费和其他费用在内的第三方卖家服务收入在第二季度报告中同比增长了13%至274亿美元。卖家可以估算看看,这一涨又能增加多少份额。
说到涨价潮,亚马逊还推出了美国邮政和联邦快递。上周美国邮政发出通知,表示今年假期旺季将临时涨价,价格上涨将于10月2日生效,并一直持续到2023年1月22日,主要取决于包裹重量和交货距离。
联邦快递本月初通知,某些类别的高峰假期附加费将于下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2023年1月15日。
(图源FedEx)
对此,亚马逊一位发言人表示,这种收费是行业内存在多年的做法,联邦快递和美国邮政都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了假期高峰附加费。亚马逊正在借鉴和效仿其他运营商的经验,实行在每年的特殊时段采取适用的假日高峰履行费。亚马逊的这种想法有点危险,很可能暗示,假期高峰附加费用将成为每年固定的常态。卖家也需早做准备,在大环境和平台日益艰难的情况下,早期做亚马逊是靠运气,现在做亚马逊全凭实力。
有人涨价不休,有人低价搞砸,被迫重塑。
Wish曾以低价、美版“拼多多”互联网“一元店”名声鹊起,如今已因此栽了跟头。
Wish成立于2010年,在2013年抓住机会转型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移动端电商,到2018年,成为全球顶级购物应用程序。甚至根据SensorTower的数据,当时的总下载量一度超过了亚马逊。主打低廉、小件让它风生水起,可是大人,这已经换了时代了,各个平台封号了几波,商业模式变了又变。
Wish的快速崛起,将增长放在首位,优先于消费者期望和体验,产品本身以及运输时间等,导致其慢慢的滑坡,形象也开始减退。
据《泰晤士报》,Wish曾低价虚假折扣泛滥,bestdeeal9就是Wish出现问题的一个征兆。这是一家在Wish上的店铺,有标价难以置信的便宜货,如售价2700美元的智能电视标价1美元等,它通过提供虚假折扣实现超过20亿美元的销售额。
在该店铺抵制关闭后,Wish意识到了只专注业务发展,而忽视客户服务的缺陷,这些导致该公司持续的用户群和收入大幅下降。到了今年一季度,Wish公布了6000万美元的亏损,收入下降了75%,更换的新任CEO被要求进行紧迫的整顿。第二季度,1.34亿美元,同比下降80%,调整后EBITDA亏损5800万美元。现在Wish开始紧急改头换面,重塑品牌形象了。
(Wish新Logo)
变革的必经之路,少不了封号清扫、削减专注等。对于泛滥的虚假折扣,产品质量问题,Wish首先调整更换新的管理层,然后实行管理层和卖家问责措施,并y严令禁止虚假折扣、个性化定价等,扣款,清扫是违规的常用手段。
对于运输时间问题,Wish也在积极简化其业务,将交货时间从21天减少到15或18天,将其销售国家的数量从100多个减少到69个,以集中资源保持专注。
近日,又宣称开启重塑品牌的第一阶段,似乎想彻底改变以往的消费形象。换了品牌Logo帮助转型;改进应用程序体验和个性化技术;在多市场、多渠道推行品牌活动;引入可购物的短视频等。
品牌重塑是Wish卷土重来的几次尝试之一,被迫自救下关注消费者和卖家体验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品牌塑造和原有低价如何平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挽回颓势,长久生存,是后续重塑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