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资讯 | 直播带货风强劲!海外电商直播市场将达250亿美元
义乌70后大姐张吉英,如今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有个300平方米展厅里,雨伞样式多达3000多款,并且款款不同。而手机里有3000多张与外商的合影,手上的2个微信,一共7000多个好友,其中外商有4000多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浙江义乌星宝伞业董事长张吉英天天守着父亲给租的1米店铺,4月后才有了第一单生意,她是凭借怎样的商业智慧,才构建了这样一个雨伞的王国呢?
1997年,张吉英的父亲两次来到义乌,对当时蓬勃兴起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后,当即就在义乌篁园市场租了一个1米店铺,年租金12500元人民币,当时那个店面很小,刚好能站两个人。
父亲回到家后告诉张吉英:义乌有一个大市场,你去闯一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吉英就和父亲坐上了装载雨伞及生活用品的货车从上虞向义乌出发了,绕过崎岖的山路,当天下午3点多张吉英才到义乌。
就这样张吉英从家乡上虞来到了义乌,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已初见规模,23岁的张吉英带着父亲装满的一卡车雨伞,守着父亲给租的1米店铺,在义乌篁园市场开始了摆摊闯荡的生活,由此张吉英的人生与义乌紧密相连。
一开始23岁的张吉英,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但她心里牢牢记住了父亲的一句叮嘱:“看店不离柜台,种田不离田头。”,正是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却隐藏着做生意的智慧。
张吉英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小商品市场,无论刮风下雨,从不迟到早退,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也从不离开自己的店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父亲的这句话。
在努力“看店不离柜台”的4个月后,张吉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单生意,第一单生意是个巴基斯坦买家,这单生意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在当时那个内销远远高于外销的年代,别人一单生意最多赚个几百上千元,张吉英这单生意让自己赚了8万人民币。
这单生意后,张吉英感觉外国市场,客户来我们中国一次很不方便,外销的话对自己工厂来讲比较好做,这让她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当时小商品城的商户们,大多盯着国内市场,为什么自己不尝试以下国外市场呢?
有了做外贸和跨境电商的想法后,张吉英却发现外语是自己的一个短板,她的第一单生意是用计算机完成的,当卖家要问颜色、型号、大小时,她完全看不懂,接着她就去找了一个英语补习班,交了1000元学费,学习了3个月。当市场里的姐妹们,下班都去逛街吃饭的时候,张吉英却努力学起了外语,凭借着这次1000块钱的“投资”,20多年时间张吉英凭借着自己的英语接待了上万拨客人。
张吉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经商的眼光却十分独特,与巴基斯坦客商交易赚到的第一桶金,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拿来扩充店铺,而是做了一项更长远的投资,做更多款式的适合国外客户的伞,譬如巴基斯坦买家要的伞,都要比较大个的。
后来张吉英不仅学习了外语,还开始研究各个国家的风俗和喜好,她要做出让全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喜欢的雨伞,每个国家的伞它都会不一样,比如说意大利客人更喜欢比较素的和纯色的雨伞。
2003年开始,张吉英有了更加清晰的现代企业品牌意识。她将原先以女儿名字命名的企业更名为星宝伞业,开始打造自主品牌,跳出低端市场的价格竞争。
2004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伞的款式越来越多,1米店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使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正式开始营业,张吉英的生意也从1米柜台,扩大到了14.5平方米的店铺。接下来,几乎每隔两年,她的店铺就会扩大一倍,在她心里,扩大店铺不仅仅是生意的扩大,而扩充出来的面积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让客人进来一目了然,有一种很想订,下单的欲望。
2005年,当市场中的一些商户,开始模仿张吉英的雨伞设计时,张吉英则开始创建自己的雨伞品牌,目前她的品牌商标专利已注册了100多个国家。
到了2015年,张吉英又有了新的目标,她想让她的雨伞做成雨伞中的爱马仕,为了这一目标,张吉英组建了自己的国际设计师团队,不仅从时尚之都法国聘请了设计师,而且让自己从英国艺术学院学成归国的女儿张佳媛亲自领衔。
张吉英传达给设计师团队的理念,是要将设计眼光放眼国际,不仅要做国际品牌,还要做定制服务,让每一位客户都拥有一把自己的个性化定制雨伞,让每一位客户都有爱不释手的那种感觉。
张吉英说起自己的成功离不开这20个字,即: 薄利多销、待人谦和、坚守一线、注重设计、做大品牌。张吉英在义乌的20多年,一直保持这样做生意的方式和态度,使得客人越来越多,不断精益求精的她,凭借自己的敏感和慧眼,在“少”与“薄”中发现商机,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