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功“入世”,借由WTO这扇大门汇入全球高速发展的热潮。彼时“春天的故事”在深圳已书写了二十余载,敞开的WTO门户为其翻开崭新的外贸篇章。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的火种在这座腾飞的城市悄然埋下。
时间的指针拨至十多年前,eBay、亚马逊等电商巨头开始窥伺这片东方古国潜藏的庞大机遇,自由宽松的贸易环境以及平台早期发展红利的双重buff叠加,这样的天时地利之下,似乎也决定了一群华南商家得以点燃跨境电商的星星之火并最终燎原的必然性。
在运费尚未翻倍飙升、监管政策不甚严苛的环境下,那似乎是最好的时代,一根进价不足10元的数据线经过listing的润色加工可以迸发出无穷商机,勤劳智慧的深圳商家就此套牢机遇在“遍地掘金”的跨境市场狂飙突进。而这群卖家低成本杀入快速滚动利润的背后,坚实的廉价供应端正支撑着他们在渺茫的跨境江湖厮杀。工厂的生产供应成为跨境商家们的驱动引擎,而庞大的订单需求量则为工厂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然而“封号神罚”落下,众多昔日巨擘跌落神坛。狂风过境,遍留一地狼藉,捡钱神话不再,跨境出海者不约而同地陷入利润危机和增长焦虑。而现如今,跨境电商行业的困境正不断传递向上游供应端。犹记去年6月16日,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供应商齐聚环球易购泣血讨债,而在不久之前的6月初,环球易购刚被申请破产。从2019年开始,环球易购便因经营出现问题而陆续拖欠货款,据报道其欠债供应商数量多达3000家以上,总金额约4.5亿元。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紧系着无数工厂的生死存亡。环球易购的欠款规模从数万到上千万不等,许多供应商多次追讨货款无果,导致无力维系后续经营公司被迫倒闭。同样的不幸也降临在了执御的供应商身上。作为曾经的中东独角兽,执御拖欠货款一事也由来已久,不仅一再违约拒绝还债,甚至提出1折结算的霸王条款,许多供应商就是在这样的苦苦周旋中被“拖死”。跨境卖家与供应商犹如系于同一根绳上的蚂蚱,牵一发而动全身。工厂享受跨境电商红利惠泽的同时,也承担着下游销售端的风险转移。疫情的线上经济提振效应催化了跨境电商财富泡沫的肆意膨胀,大洋彼岸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吹来了无数订单。金光闪闪的大环境下,跨境商家们产生了跨境电商风口正盛并将持续上行的错觉。随着泡沫蓦然崩溃,超量备货的盲目自信最终反噬了他们。在大量库存积压及高额仓储费的夹击下陷入现金流,无力信守账期偿还供应商货款。而处于供应端的不少工厂同样被一时暴涨的订单所迷惑,错误地预估了市场的需求而大肆扩张产能。封号的重剑斩断了所有幻想,许多工厂因“金主”业绩受到重挫导致订单量急转直下,而步入2022年,风口退去、理性回归的跨境市场正呈现萎靡的势头,跨境行业频频暴雷的困境辐射到了隐于身后的供应端,诸多工厂无声无息地倒于行业变革的洪流中。7月18日,东莞耳机供应巨头库珀工厂一纸停产结业通知震动珠三角。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千人大厂,巅峰时月生产力可达40万台,是不少知名大卖的重要供应商。然而由于多家大卖拖欠货款,且国内外订单严重脱节呈断崖式下跌,多方冲击下库珀被迫走向覆灭的绝路。类似的悲剧在珠三角的诸多外贸工厂身上轮番上演。不久前的6月27日,另一东莞跨境工厂因订单急剧减少、回款受阻而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无奈停工停产,且大量债务尚未清偿。外贸订单骤减、大量库存积压、回款过慢等因素掣肘下,更多的工厂正在步入休眠期。5月底,东莞某电子厂宣布全体员工从6月起停工待岗至10月中旬;7月16日,另一电子大厂同样宣布放假至10月31日,期间按东莞底薪发放工资。除此之外,还有工厂已提前欢庆春节,从7月28日停产至明年2月10日。工厂“休眠”的背后,影射出市场当前的需求颓势。如今越来越多的工厂在亏损压力下负重前行,那么这些消失的订单,到底去哪里了呢?作为库珀的一大“金主”,该大卖2017年向其采购的蓝牙耳机总金额达8244.3万元。不过由于受亚马逊封号重罚,2021年其累计被关闭站点367个,全年净利润亏损约8亿。店铺冻结后,该大卖大量产品无法正常出售,其中蓝牙音频类营收暴跌60.02%。截至2021年末,其存货账面余额为7.01亿元,跌价准备高达4.17亿元。大量库存滞销也导致其现金回流受阻,迟迟无法支付货款,在长期反复拖延中“熬死”了库珀。作为中低端制造业的工厂往往在整体产业链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大卖们的命运沉浮与其休戚相关。行业繁荣时期,相比订单碎片化的小客户,备货量动辄上千万的大卖们无疑是工厂的摇钱树。随着封号重拳落下,曾以“货海战术”所向披靡的铺货大卖们超量备货的弊端霎时凸显,深陷库存血战的大卖们开始逃避此前的巨额订单。然而大卖尚有资本护体,但对于重资产的工厂而言却无路可退,一旦需求缩减、回款受阻,就会造资金断裂以至于无法维系后续经营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由于红利退去市场需求疲软,跨境行业的整体业绩颓势尽显,相应地产品采购量也大幅削砍。面对订单不断流失的境况,许多工厂为了竞争客户而陷入低价内卷的漩涡。除了跨境商家需求急剧下降外,海外客户订单量骤减同样是压垮外贸工厂们的一记重锤。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性蔓延,使得海外制造业受到沉重打击。而生产力率先恢复的国内制造业则迎来机遇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疯抢中国工厂货源。不过这一红利爆发似乎只是昙花一现,随着需求放缓,各国制造业陆续复苏,今年以来国内工厂频繁遭遇大规模的欧美订单取消和延迟事件,大量工厂出口订单量下跌,连许多稳定的老客户也相继取消采购计划。订单流失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一方面是由于去年海外客户超量采购,货源尚且充裕;另一方面则是通胀加剧、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外因作用下,消费降级趋势愈演愈烈,多数欧美客户正捂紧腰包,规避非必需品上的支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从出货量来看,同行之间今年并没有缩水太多,不过履行的多是春节的订单。然后从3、4月开始新订单较上年同期腰斩了一半以上,其工厂去年5月接的订单,能排到9月份,而现在只能排到6月中,既没有客户催货也无需加班,甚至缩减了一个厂房。在需求端出现问题的同时,供给端的另一侧,东南亚制造正迅速崛起,虎视眈眈地窥伺着世界各地的订单。当国内工厂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变革期之际,东南亚、拉美等地的工厂正在迎来崭新的机遇。奥密克戎在国内的肆虐,使得今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大批工厂被迫暂时停摆。生产力中断以及物流受阻也直接影响到了订单的交付效率,基于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部分海外客户不得不审慎思考与国内工厂的合作,将目光放至其他地区。据报道,作为国内的跨境第一大城市,深圳3月份出口额约1200亿元,同比下降14%,而越南出口额则约2275.7亿元,几乎是深圳的两倍,同比增长14.8%。无论出口规模还是增速,越南都领先于深圳。这组数据也引发了舆论热议,一时之间越南将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传言甚嚣尘上。深圳出口显露颓势,主要还是由于疫情屡次反扑以及国外需求收缩,工厂生产以及供应链都遭受冲击。而相比之下,越南从3月份起对疫情实行常态化处理,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经济迎来反弹,出口贸易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据光大证券估计,在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中国约有7%的家具订单流向了越南等国家,纺织产品订单和电子产品订单分别为5%和2%。除了因企业停工导致的订单转移外,产业链的东南亚迁徙也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人口数量比肩河南,经济规模与山西相当的越南,正试图复制“中国经验”。宽松的疫情政策,人口红利带来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以及在部分细分领域与国内的商品类目重叠,为其外贸崛起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越南贯彻内外兼修的发展方针,对内加大出口制造业扶持,对外大力招商引资,建立多边合作。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产业链迁往东南亚的进程,在美国屡次提高中国出口商品关税费用之余,东南亚各国却与欧美国家签署了优惠的关税协议,进一步向外商敞开大门,不仅苹果、三星等企业将工厂延伸至东南亚,国内工厂也迫于地缘政治冲突及与日俱增的成本而踏上迁徙之路。觊觎这块肥沃的外贸蛋糕的不仅仅是东南亚,大洋彼岸的墨西哥同样虎视眈眈。从地理位置来看,墨西哥临近美国,人力成本及物流成本相对更低;从关税角度而言,美墨加三国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部分商品类目只有在当地生产才能销售零关税优惠,高关税重压下也鼓动更多外国企业奔往墨西哥建厂。目前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是一种历史必然性,这也顺势倒逼国内企业跃迁升级,落子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以分散风险。然而客观而言,现阶段无论是东南亚还是拉美产业链体系的完整度都远不及中国,想取而代之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还为时尚早,订单的转移也只是疫情冲击下的短期效应。不过纵观其崛起历程,也为国内出口企业的发展带来的一定的借鉴意义。滚滚向前的历史进程中,底层供应端的挣扎犹如蚍蜉撼树。订单流失、成本激增,许多外贸工厂在内外交困下无声地湮灭于市场洪流中。祸福相依的利益捆绑下,无论是跨境企业还是背后的工厂都在静待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