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小笨鸟董事长许丹霞受邀出席
在今年2021年5月份,台湾大厂技嘉科技(Gigabyte)在其官网发布的一张图片被质疑是嘲讽中国大陆制造:
虽令人气愤,却也发人深省。
这种印象是怎么来的?
烙印-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这个标签涵盖了世界各地的商品。
从服装到电子产品。
从小玩具到大电器。
无处不在。
早有新闻体现:
去国外转一圈,带了一堆纪念品回来分发给亲朋好友。
结果对方一翻标签,上面印着几个大字: MADE IN CHINA。(回头想想又何必)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但“大”并没有带来绝对的“强”。
中国制造的确被海外消费者贴上了廉价和劣质的标签。
质量问题竟引出人命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之所以在很久以前就给人质量差的印象。
是因为中国企业仿造外国产品并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层出不穷。
而且产品在全球被召回的事件也是居高不下。
1.先是中国出口美国的有毒宠物食品猫粮狗粮导致至少16只小猫小狗死亡;
2.接着是含有防冻剂的不合格牙膏被欧洲众多国家撤下货架;
3.杭州生产的汽车轮胎也因质量问题被美国质量部门从市面召回;
4.全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商——美国美泰公司。
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50万件在中国生产的小型玩具。
原因是玩具颜色涂料中含有毒物质铅。
后来美泰又采取了第二轮更大规模的产品召回措施。
涉及总数达1800万件的中国生产的玩具。
主要是玩具小汽车和洋娃娃的装饰配件。
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难以避免的刑事责任。
中国生产商广东佛山某玩具厂老板直接选择上吊自杀。
产品召回
根据2020年的最新数据。
欧盟所有的危险产品警报召回有3600宗。
其中有超过1/4是和玩具有关。
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于中国。
信任&企业的生存
在欧盟消费者的眼里。
产品频频召回,这会玷污我们整个制造行业以及中国企业的声誉。
因为对消费者来说,他们的信任对我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质量
目前大多从中国销往欧盟市场的产品质量是上成的,也深受欧盟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也有统计数据显示。
在欧盟市场,仍然有大量的危险玩具商品在欧盟市场销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
日益蓬勃的跨境电商网虽然使贸易效率提升。
但受目前新冠疫情的影响,出口货物也成井喷式增长。
货物随之增长,有缺陷产品的可能性也不断在增加。
带给我们更大的挑战!
2021这些产品被召回
2021年第一季度,欧盟RAPEX共进行了12次通告。
产品涉及446项通告召回。
消费产品类别包含有:
机动车辆;
玩具(包含儿童玩具、儿童文具以及儿童护理产品);
电子电气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灯具、灯串及机械设备);
衣服饰品(包括服装、珠宝首饰);
防护用品(包含劳动保护用品、防疫口罩);
化妆品以及其他产品(如消毒液、烟花爆竹产品、运动产品、家具等)。
召回的原因&风险
从召回的原因,这些消费品存在的风险类型来看,主要是以下几种风险:
排在第一的为物理因素—人身伤害(Injuries)。
这一因素主要体现在玩具和儿童用品中的小部件和尖端,以及高贡献率的机动车辆因各个部件(如安全气囊、汽车座椅、轮胎轮毂和燃油箱等部位)结构或功能上的缺陷导致的伤亡事故等。
排在第二的为—化学因素(Chemical)。
这一因素主要涉及各类材料中含有法规管控的受限化学物质,以及疫情下投入市场的各类消毒液成分的不合规等。
此外,依次为:
电击风险(Electric shock);
起火风险(Fire);
Chocking(窒息风险);
以及燃烧风险(Burn)。
这些危险的产品发现也都是基于事实。
登录网站 欧盟RAPEX——“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
这个网站里面详细的记录每一宗危险产品警报。
以及所有RAPEX数据都是来自负责产品安全监管的欧盟成员国的市场监管机构。
而且通过安全警报的形式来收集这些数据。
玩转欧盟市场的底层规则
预计在2021年底,欧盟电子商务市场的价值将会达到万亿欧元。
跟去年相比增长了将近20%。
也就是说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进行全球的网购。
无论制造商选择通过哪一种途径将商品销售到欧盟市场,最基本的规则是不变的。
换句话说:无论是网上销售还是实体店,还是通过分销商进口商销售,都要遵守同样的关键产品的安全要求,从而对消费者负责任。
核心技术有待增强
回到开始,中国制造规模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但中国质量却一直都是饱受争议。
给外界的印象是——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水平落后,质量参差不齐。
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较为的突出的情况就是大而不强。
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缺乏。
80%以上高端技术依靠从国外进口,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
中国产品在西方消费者心目中是廉价品、甚至劣质品的形象依然存在。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质量的负面形象不是瞬间形成的,也无法瞬间消失。
而负面印象也是长期以来在许许多多直接或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谴责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同时。
其实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努力提高中国产品在西方消费者心目中的质量形象。
塑造中国口碑
外国品牌在中国有自己的工厂。
他们注重专业的团队管理,并对产品质量的安全生产有严格的要求。
而中国部分本土品牌没有国际品牌口碑那么好的原因,主要是对于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于追求效率,比较敷衍了事,从而影响中国整体产品质量的口碑。
尤其是非中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中反而占有优势,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产品的质量上。
当然,类似华为、小米的品质,就很值得成为中国部分品牌的标杆。不但品质不错,价格也还可以。
遵守市场玩法,玩转海外
我们知道,中国的制造商和企业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既要努力塑造中国品牌形象, 而且还要符合各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产品质量安全指令要求。
关键是,这个法律要求还不断变化。
也不可否认,中国制造、中国企业早就意识到上述的事实。
也确实一直在努力提升&塑造,具有中国制造标签的良性商品以及品牌形象。
却苦于在经营和处理合规问题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