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卖家近600万余额瞬间蒸发,亚马逊资金冻结风波!
(本文选品适合亚马逊精铺路线,不适合OA,如您是亚马逊想做精铺路线的新手,不妨看一看。)
俗话说,亚马逊三分运营七分选品,运营时遇到的一些坑,大概率是你选品时脑子进的水。选品于做亚马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作为一个新手卖家,对于市场不了解,应该如何知道一款产品是否可以做呢?
莫急,我们先来给大家聊一聊新手选品的误区:
1.找朋友拿货,或道听途说
听别人说什么好卖就卖什么,(那个别人可能是你八杆子都打不着关系的朋友的朋友家表弟的大姨的侄子)。
也有一些卖家朋友,亲戚做工厂,本身做国内市场,眼馋近2年跨境红利,也想一起搞事情,未做全方位调研市场,拿来就敢卖。
没有数据支撑,只是听说好卖,或者自己觉得好卖。
有时候经验是负债,选品不是你觉得,也不是我觉得。
请记住:所有不以数据说话的选品都是耍流氓。
2.盲目跟风追求爆款
还有一些朋友盲目跟风,看别人卖销量大,Review多就认为有市场,自己也可以进去博一博,单车变摩托。
完全不懂得去考虑产品的竞争度、市场垄断性,专利争权等等,就一股脑采购发货上架,到货后哐哐一顿猛如虎,全然不知道如何计算价格及利润,广告自动+手动火力全开,信心满满坐等爆单。
最终果然不尽如意,迎接你的不是爆单,而是ACOS爆表。广告烧了一堆,单没出几个,完全是亏损状态。
同时呢,激烈的竞争常常会进入价格战,如果没有足够的成本优势,只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3.用户痛点不精准
很多人只关心产品的差评,而忽略了好评,这是比较极端的做法。
我们既要看竞品的好评,也要看竞品的差评。
查看好评有什么作用呢?
一方便可以看到用户的使用场景,让我们对产品的定位更加清晰,定义更加精准;
另一方面是客户之所以会留下好评,一定是这个产品给他带来了一定价值,解决了问题,这些解决的问题,就是产品的核心卖点。
每个用户对产品的期待值都不同,并且对产品的评价还会被场景、心情所左右,所以有时候用户的抱怨就是说一下。
那怎么才能真实的了解到大部分用户的痛点呢?
我们可以从这3个方面着手:
① 统计REVIEW中客户对同一问题抱怨的比例,解决问题一定要从最普遍的问题开始;
② 解决问题的成本,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成本太高,你解决之后产品价格的提升会让用户望而止步;
③ 基于用户行为进行体验和模拟,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使用感受产品。
这么多坑,太男了!那新手卖家选品到底从哪里着手?
亚马逊是以客户为主导的,平台本身就有非常丰富的商品,为了让客户能够快速且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亚马逊设置了很多的商品分类节点、产品主题、促销活动主题等等。
刚开始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没有思路,不妨先把亚马逊上面的bestseller都看一遍。
首先打开Amazon页面后,点击New Release,在页面的顶部,我们可以看到5个榜单:
best seller (畅销榜单)
New Releases(新品榜单)
Movers & Shakers(飙升榜单)
Most Wished For(心愿榜单)
Gift Ideas(礼品榜单)
1.看新品榜单,最快速找到爆品的方法之一。
为什么是新品榜单?
新品榜单里出现的产品 ,且BSR同时能找到,说明这个产品是有市场的。
但是,得注意两点:
1.注意查询产品是否侵权侵权。
常规来说,亚马逊 涉及侵权类型无外乎三种:版权侵权、专利侵权和品牌侵权。
咱们需要牢记的是:
不要做侵权产品!不要有侥幸心理!
今天聊选品,以后我会专门用一篇文章写关于侵权的分享。
2.产品趋势如何。
可以结合谷歌趋势查看几个头部卖家的产品趋势(排名,价格趋势),看看产品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我们需要看生命周期看什么,看他在哪个节点?
产品是刚出来,市场慢慢接受,还是已经被市场接受、或者说到了一个市场顶峰时期,在往下走。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一些产品,是需要教育用户的,用户需要时间沉淀才能接受认可,改变习惯。
如果是已经教好用户了,大家都知道 认同这个产品,那么这可能是最好的时期。
2.BSR榜单
去BSR榜单找到自己想做的类目竞品,比如我想做Home&Kitchen类目,那就点击进去看这个类目,如下图:
然后呢,我们来到了三级类目,也就是常说的更垂直的类目,选择自己想做的类目进去查看竞品的销售情况 。
举个栗子:如给自己的目标是一个产品每天30单,我们就去找日出50-60单的对手。
去看她们是怎么打造产品,如Listing的标题怎么写,图片拍得好不好;
从什么角度、场景来展示产品的,有没有上视频;
关键词有哪些,review有多少,广告排名怎样等等因素来分析。
然后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来做,能不能做得比他更好?
随手找了个BSR产品,一看,天呐,月销量51782,相当于1726单/天,很是心动。
但又一看,人家好评是35987条,上架1025天,
不论从流量还是Listing权重来说,都完全秒杀新产品。
我们借助KEEPA工具来看竞品上架时间以及价格趋势
那这类产品到底能不能做呢,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
1.去看竞品的REVIEW,优点在哪里、差评是些什么?
想一想,如自己做,能不能可以优化掉客户差评的点且又有价格优势;
2.是否有供应商优势,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能给出有竞争力的价格
3.自身的运营能力水平
4.有没有30%以上的毛利润
选品方法千千万种,根据自己的资源及资金匹配,给自己划出明确的范围,
哪些产品适合我们自己做,哪些产品我们不碰,,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产品!
以上,关于精铺选品,咱们下回接着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