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海外数字营销归因那些事
针对亚马逊关闭账户事件在海内外媒体不断的发酵,引起了来自海内外的关注,作为行业协会的一名观察者,我想在这里代表自己客观的表述一下自己观点。
先说说这次关账户引发的行业震荡,亚马逊不是第一次封杀了,6年来5次大的封杀,从婚纱图片侵权、到平衡车质量、到移动电源爆炸、到去年口罩的溯源我们可以看出都不是平台规则问题,而是质量、认证、专利、安全等问题,这次的测评和前4次比起来实质性发生变化,没有专利问题、没有安规问题、没有法律法规的触犯,触犯的仅仅是因为送出一张小纸片的测评,亚马逊痛下杀手,所有关联账户直接封杀,众所周知亚马逊的大部分卖家来自中国,这次的封杀有点断臂重生的感觉,真正的后面原因大家有想到吗?
今天看到证券时报的“《深度|突然没了上千亿》”的报道,看到很多评论一面倒的批评中国卖家不遵守规则的问题,所以我就想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说给大家。我们国家改革开发4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了世界的最大加工工厂,牺牲了环保,改革开放招引发达国家来中国投资生产,中国的廉价的人口红利、低廉的税收和土地红利制度给资本和产业的转移提供了沃土,40年的加工生产让勤劳的中国人学会了产品制造,但是40年来我们都是“被动式的生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品牌是别人的、市场是别人的、渠道是别人的、物流是别人的、金融结算也是别人的,我们的产品从未走出国门,都FOB和CIF的。
而今天因为互联网的到来,中国的卖家抓住网络的红利,在平台上可以直接把产品卖出国外了,而去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爆发,世界物资缺乏,供应链短缺,中国又率先控制病毒恢复生产制造,从而让更多上网的用户了解中国物廉价美的产品,中国头部的卖家也意识到品牌终端粘度的重要性,大家都开始在国际上注册品牌,申请专利和认证,快速获取市场,去年到今年的市场基本都是翻倍的增长,资本市场的眼球也热切了起来,行业拿到投资的新闻层出不穷,市场呈现一片火红之势,我们满怀热切的希望中国从“被动式生产”开始转变为“主动式的销售”,也许可以从制造大国快速转型为“贸易大国”,将来有机会成为“品牌大国”。
然而正在市场火热孵化和爆发的时候,从5月份开始,冰雹从天而降,给火热的夏天来了透心凉!
先说整个亚马逊规则的不透明问题,根据去年瀛尊律师事务所美国的律师拿到的数据看到,亚马逊后台规则格式化145处、删除805处、插入补丁342处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互联网技术的战争,试问哪个卖家把亚马逊的补丁和规则看明白了?(需要提醒的是修订的15页16条写了,这些修订一经在亚马逊发布就立即生效,卖家有义务自行查阅这些网页的修订通知,亚马逊的计划政策和修定不会向卖家通知。)
说明:亚马逊官网目前刊载有两个英文版本的卖家协议,经过律师团队将2个版本的协议内容全部复制粘贴为两份Word文档,开启Word软件—审阅—比较—比较文档功能,将CN页面版作为“原文档”,EN页面版作为“修订文档”,经软件比较后呈现出以上内容提示。
再说亚马逊规则里写的法律纠纷问题,只能在美国的华盛顿州金郡或者是所选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联邦法律,协议产生纠纷适用“管辖法律”进行仲裁,一般情况都是美国仲裁协会(AAA)根据商事进行仲裁,而不是进入法院审理,也不适用陪审团,协议还约定违法规则或者对亚马逊或第三方造成风险,亚马逊有权直接扣款或者拒绝向卖家支付货款等,最后赔偿责任即亚马逊使败诉也只赔付仲裁费和相关维权费用为一万美金的费用总额。
最后说说这次封杀的合理性问题,即使中国卖家确实违反规则,这次测评事件一没有给人造成伤害、二没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送个卡片在大家看来都是销售的一种手法,最多属于不良行为,和前几年严重程度比起来都不至于出现如此严重的杀伐;更重要的很多亚马逊的用户反应,亚马逊自己也在测评,这么多年平台一直默许这种行为,今天突然出手,这种养鱼行为和策略性执法有失公允;而连坐的全部关联账户封杀更是美国号称贸易公平的社会制度的一个嘲讽!
以上的分析给大家一个直观的了解,更想让大家多思考背后真正的原因!
1、测评真正动了亚马逊的利益吗?哪个国家的品牌广告没有虚假成分:国内我们不都是喝着X力宝,X哈哈广告长大的吗?“X夫山泉真的有点甜吗?” 国外“That healthy smile,there is a crest kid(crest toothpaste)”健康笑容真的来自佳洁士吗?...... 互联网的市场法律制度还没有健全,从规则、从税收、从海关、从管辖权都还在摸索阶段,谁又有这主宰一切生杀大权的权力呢?
2、发达国际是否害怕我们成为一个贸易或者品牌大国,封号带来是到底规则还是另外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3、从亚马逊封号看出我国卖家企业的无力和对国外的平台的依赖,即使我们以为可以蚂蚁雄兵,以为中国的互联网发达程度不输国外,以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品供应链国,然而一场封杀,发现我们的距离如此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