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传统外贸企业通过亚马逊、EBAY、速卖通、WISH等平台直接将产品卖给国外的消费者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中国制造过去一直扮演一个代工者的角色,没有设计、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没有直接用户,仅仅是赚取微薄的加工收益。因为渠道、品牌掌握在国际市场的渠道商手里。2020年8月,由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字经济研究专家、数字产业学院(杭州) 院长、赢动教育总裁崔立标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数字化转型指南 新商业的思维、方法和工具》书籍(专题:https://www.100ec.cn/zt/szzx/)。该书从商业和互联网的本质出发,立足产品、用户、渠道、传播方式等方面,将商业变迁的来龙去脉以及新商业的思维抽丝剥茧,同时通过鲜活的案例总结,归纳商业模式转型的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让商业转型可落地,有依托。
2009—201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复合增长率达到7.9%,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预计2017—202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7%。
而相比之下,有赖于政策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跨境电商出口行业在近几年突飞猛进,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约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2017年跨境电商进口0.65万亿元,同比增长56.6%。
从广义来看,跨境电商包括跨境电商交易(跨境电商贸易即B2B+跨境电商零售即B2C+C2C),在本书中,跨境电商主要指跨境电商零售即B2C+C2C,从商品流量看,跨境电商包括出口和进口。
传统外贸企业通过亚马逊、EBAY、速卖通、WISH等平台直接将产品卖给国外的消费者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中国制造过去一直扮演一个代工者的角色,没有设计、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没有直接用户,仅仅是赚取微薄的加工收益。因为渠道、品牌掌握在国际市场的渠道商手里。中国巨大的外向型经济却是无根之木,是中国制造的难言之隐。
同时,外贸B2C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我们的产品直接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企业将从一个加工商升级为一个品牌商。中间渠道的扁平化,让我们的成本优势再次凸显,而这一次一起成长的还有渠道优势、品牌优势。
把中国产能输送出去也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外贸B2C也会迎来政策的大利好,中国的外贸行业将会开始一个新的春天。(图为:2012-2017年中国进口市场交易规模)
我们注意到,在跨境电商领域,出口的交易额是一直大于进口的。据iResearch 报告显示,国内消费者跨境购物动机偏好明显。在驱动消费者进行跨境网购的因素中,核心是:品质保证、价格便宜。在品类偏好方面,消费者最热衷购买的是护肤美妆、婴幼儿食品、服饰、保健品、电子产品五大类消费品。
经济发展、消费观念升级将继续刺激进口消费需求,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8643美元,达到中等偏上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消费者年龄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形态,35岁及以下人群在全部消费者中所占比重超过80%,这部分人群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对于价格相对没有那么敏感,因此对于海外的优质商品更加偏好。
据易观智库的监测数据,2015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零售交易开始快速增长,规模达到2063.8亿元,比2014年增长60%,2017年更是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56.6%,远高于电商行业平均增长率——传统电商的增长率正在逐年放缓。
不过,为规范跨境电商市场环境,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多部门分别于2016年3月24日和4月7日公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在行业内引发强烈震荡。
根据新的税收政策,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进口零售商品从以往的按行邮税标准计税,均改为按70%的额度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改后,食品、母婴用品和化妆品等热销品将增加11.9%至47%不等的税费。
2015年火热的跨境进口电商,在2016年“4.8税改”后进入调整期,但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机遇和风险共存,单纯依靠税收差异化带来的优势是无法持续的,只有立足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把握,国外优质产品供应链的建设,消费社群的持续经营才能分享到跨境电商的真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