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选品:卖家如何选出爆款产品?
A股一片绿油油时,特斯拉带领汽车股票逆向而行缓慢攀登。
“帮助商家给补贴,特斯拉怎么不领情面?”
从“拼多多”到“并夕夕”再到“全民拼”,拼多多终于打破了国人“便宜无好货”的固有观点,将“百亿补贴”的口号喊到了极致。参与“海量补贴”的大牌越来越多,卖家开心,买家放心的双赢局面
似乎这种合作和消费成了习惯。但是习惯不代表就是真理。
梳理“特拼战”的时间线就可以发现有很多漏洞,在前期,拼多多并没有取得与特斯拉合作和委托销售。而宣传过程也没有告知特斯拉,以“万人团”低价购车为噱头,让消费者以一种狂热的状态去“拼”“抢”;直到最后买家提车,付款账号和买家不一致,特斯拉无法确认是真实买家还是“转卖黄牛”,提出拒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拼多多最终未能保证“付款货到”,平台强行推进促销活动,却不于连接的第三方进行相关说明,并在购买流程和环节、风险管控等把关并不仔细,每个环节来说拼方都不占理。后期打着“竭尽全力帮买家维权”开始了高调洗白,猴哥不得不问,这真的是“不领情面”还是“霸王条款”红白唱尽?
“特斯拉与拼多多之争,实质上是产品与渠道的博弈。”
特斯拉车企巨头的地位,一方面来源于产品的硬实力,另一方面也来源对价格的掌控权。
特斯拉一直采用“直营”,就是为了去掉了“中间商赚差价”。特斯拉有自己的工厂,并且已经量产化很久了,所以投入稀释,有成本优势,而掌握了渠道和定价权就是把成本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
大佬一开心一降价,所有新能源汽车小弟只能躲在角落里哭。
但如果多了一个渠道可以购买,对于买家来说,多方竞争,坐收渔利,何乐不为,但对于卖家呢?有了第一家中介,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来分这杯羹,渠道对于品牌的控制就宛如《西部世界》里的人工智能有了思想和情感,开始反杀抢夺生杀大权,赚钱的时候渠道赚,降价的时候渠道和消费者一起骂品牌,这是不少国产车企面临的困境。
另一方面是特斯拉的品牌效应。从特斯拉上线,马克斯“太空梦”特斯拉文化或者特斯拉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骨灰级粉丝。尽管特斯拉产能有限,客单价高,但从来都不缺信徒。而最新一季财报,拼多多还是一如既往强调他们的市值和影响力,都是建立在用户增长和购物频次的基础上。
从定位就可以看出和拼多多“拼用户”的理念完全不融合。拉低自己的品牌期待值,估计会伤透粉丝的心,这想必也是特斯拉强硬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商平台各显神通,前提还是尊重市场”
从前文分析就能看得出,这场“特拼战”猴哥不讲情怀,不跟队,但猴哥也绝不是一个吃瓜群众。
相比国内电商饱和市场下的“各显神通”,跨境电商暂时还是净土,毕竟还处于借鉴国内模式结合市场文化开拓海外的阶段,但是发展速度不容小觑,过去几年,中国的跨境网络零售市场增长迅速:2012年至2016年间,中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从2937亿元人民币激增至1280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4%。
而也有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发现渠道是把双刃剑,虽然帮助促进销量,但反过来渠道所带来的价格差距,可能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营收不平衡的现象,影响利润。具体怎么进行战略布局,还是看商家个人决定,而不是被渠道牵着跑。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