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月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氯消毒片价格或涨七成,美国遭遇史上最严重氯短缺|跨境电商日报
最近刚好在跑twitter的时候的一些感想,Twitter的本身系统特征是第一第二天素材测试成本偏高,通过2天学习后保留数据比较理想的,同时单价下降。然而我跑了个资讯类产品,素材刚好是资讯类有时效性,很难满足这个逻辑,毕竟需要快速把最新内容拿出来投放,等到系统学完后资讯过时广告同样完蛋,所以只有通过和系统对抗的方式投放。
常见的2种对抗系统方式:
1,素材对抗,所有人都在做,贴着擦边线走(谁要说他100%不违规我敬他是汉子)。
2,投放规则对抗,比如Google三连(等等,稳住,加预算),但是我偏不。
第一种其实都不需要多解释,要么我们正正经经的做素材,宣传卖点,或者直接是品牌素材之类,通常除了产品真是足够给力以及人傻钱多,几乎不可能还有人不尽量贴边走了吧。
第二种其实可以存在于我们整个操作的所有环节中,预算,出价,广告数量,广告结构等等,但这里其实也说不好有什么对抗,只是个人的投放方式差别。比如官方建议你在Google中只创建一个系列给一个国家,Twitter,TikTok这些都建议你创建完广告要多等等,给系统学习时间之类。
举例1:广告数量,几乎所有广告平台都不建议大规模上传素材之类,只选择最优秀的素材上传并且给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学习过程中尽量不要修改调整之类。也确实其实这个方式在养的时间长之后,能让广告系列跑的都比较顺,Twitter和TikTok上都有,Facebook也有同样的情况,只要单价不是和平均水平差很多,基本上都能养出来稳定的广告。不过其实在这两个渠道上我们也有另外的投放方式,大规模不断上传新素材,再及时在1-2天内处理掉数据不好的,并且给好的增加预算,同样如果后续衰减也迅速解决,再上传新素材,只要保证素材的供应量,最终投放效果也不会太差,基本上都不给系统太多学习机会,纯用素材来怼量,当然也有一些幸运的成分,比如Twitter跑资讯类本身有优势,而TT跑娱乐类产品同样有优势。
举例2:Google的广告系列数量,官方建议三连,以及单个国家只跑1个系列,我们跑下来确实也有很爽的产品,同时,我们也有不断在重建,多开的,同样也能拿到量,尤其是出价没优势的产品上。之前还特意写过文章解释为何要多开,不断重建。
其实同样的产品,顺着系统建议跑和直接对抗的方式跑,我们都有成功的例子,从量级目标来说,两个方式同时尝试,搞到量的机会更多。别一味听从官方建议,也别完全不参考直接乱来。
其实写这个文章的目标其实是建议大家更多更大胆的尝试,尽可能多尝试一些方向,素材,投放结构,出预算,出价格的思路都可以尝试,尤其是和自己的产品特征+渠道特征结合的尝试会比较有效。但是也不是所有方向都可以去尝试,即便在测试的时候也需要尽可能控制好预算,例如大规模上传素材后的测试成本是否扛得住,大规模上传的用户重叠问题如何处理等,都是耗费大量精力去做”即时微操“,尽可能降低测试过程中浪费的预算,迅速找出来最优的人群+素材组合,并且快速扩量稀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