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急!堆场爆满!罢工潮几乎蔓延整个欧洲!或持续半年,船公司已发预警!大量空箱积压难返中国......
看过《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电视剧《天道》就是根据这本书改编而来。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只有自己觉到悟到,才能得到”。这句话说得通俗一点,不就是思路决定出路吗?
做Shopee一路创业下来,感受最深的也是这一点,赚钱是一场修行。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验证自己的创业想法,不断验证赚钱的思路。只有想法在自己脑海里面觉悟了,后面在落地执行的环节中,才有结果可以让我们得到。
亲身经历的例子,当时入行做Shopee,大部分的虾皮卖家都在做店群的铺货的模式,但我们判断,随着虾皮平台的不断发展,前期杂乱无章的店群铺货模式肯定要被淘汰;顾客们肯定会更倾向在更加专业化,更垂直化的店铺来进行购买商品。正是基于这一点觉悟,我们做虾皮,一开始就往着精细化运营的方向来做女装。
这篇文章是写公众号以来,最满意的一篇。因为我们想清楚了一个问题,就是做电商,做到最后到底是在做什么?
殊途同归,最后都是做流量,流量为王。
一、先有产品还是先有流量?
先有产品还是先有流量,这个问题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容易陷入死循环。
如果错了,那么在一开始就错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因为你说先鸡也可以,先有蛋也行。就是一个死循环,一直把你绕在里面。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做虾皮,那么就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先做产品(鸡),再做流量(蛋)。
第二种是先做流量(蛋),再做产品(鸡)。
1、好的产品自带流量,这句话谁信谁就输了。
如果你认可这一句话“好的产品本身自带流量”,那么创业的时候,很大可能会走第一种模式:先做产品,再做流量。
这句话骗骗小白还可以,但是对于创业者,你相信了,十有九输。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所有的产品都不会自带流量,但好的产品自带高转化率。
酒香也怕巷子深。酒就好酒,产品本身好,但是酒是不会主动带来顾客的。我们要明白,顾客是巷子带给我们的,而不是酒本身。酒香只能说明产品好,产品好,转化率就高。
为什么线下实体店说选址定生死?因为选址位置的好坏,决定了客流量的大小,而产品本身决定了转化率和复购率的高低,做传统生意,客流量的大小,在选址的时候已经确定了。而做线上生意(做电商),流量的问题就需要自己来解决。
2、谁先谁后的问题
一山不能容二虎,一定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做传统生意的逻辑导向图是:
先做市场调查(需求)→再选址开店(流量)→开门迎客(转化)
那么从线下映射到线上,线上只是少了选址的环节,但是做生意的核心逻辑是没有变化的;商业自始至终,都是非常讲究逻辑的社会活动,每一步都有顺序,每一步顺序都不能乱。千万不能先开门迎客,再选址,最后做市场调研,这样大概率会死掉。
所以,做Shopee,还是做其他互联网项目,只有一条路:先做流量,再做产品。先解决需求,再提供产品。
科学家已经证实,世界上是先有蛋,再有鸡。第一个蛋产生了变异,蛋孵化了鸡,鸡再生蛋,进入循环状态。
一定跳出死循环,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才能破局。借用佛教的一句话,不然生生世世饱受轮回之苦;轮回就死循环啊~~
3、同样是做东南亚市场,为什么Shopee比竞争对手lazazd晚成立,但却能够快速超越对手。
Shopee官方也是用这个策略:先做流量再做产品。
我们以Shopee台湾站点为例子,来看一下Shopee是怎么快速从做流量端(做顾客端)战略市场。
Shopee平台在15年早期的时候,有近乎半年的时间,都是靠着在 Facebook、Google、Instagram 上投放广告获取用户(数位广告,就是国外的互联网广告投放)
在Shopee用户数成功破 50 万之后(完成初期的流量积累),接下来的虾皮「免运费」策略,则几乎可说是虾皮拍卖让使用者人数快速成长的大绝招。
「免运费」策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黑猫宅急便免运」,指的是卖家享有黑猫物流全额补助,只要他们选择黑猫宅急便作为运送方式,便享有免运费和「物流追踪」机制;
第二阶段「超商免运费」,则是让买家和卖家在限定超商进行取货、寄货,一律享有免运费的福利。
免运策略,尤其是超商免运对虾皮拍卖的帮助真的非常大,因为台湾有三到四成网购族都非常偏好超商取货,这让虾皮拍卖的下载量迅速飙升、订单量月成长更为此暴增十倍。这个就是前期虾皮运营重心,先把流量做起来。
虾皮使用者越来越多,顾客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虾皮才把重心转移到丰富产品侧 。目前Shopee APP的最大特征就是,买家跟卖家是融合在一个APP上面。你既是消费者,又同时可以开通商家的身份来售卖产品。当买家一旦成为卖家,他们在虾皮App 上的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容易产生如此巨大改变,变得更有机会成为忠诚度高的使用者,虾皮当然不会放过任何可能吸引使用者成为卖家的机会。
正是这个策略,快速帮虾皮平台丰富了商品数量。从而进入了引入流量、优化产品的循环模式。
4、需求决定产品,而不是产品决定需求。
有人群聚集的地方,一定会产生需求。有了需求,就会一定会催生出产品。人群这个词就等于我们互联网的术语-流量。
流量→需求→产品(商品)。简单清晰的逻辑关系。我们自始至终,都是在做流量。
5、7分靠选品,3分靠运营,需要重新认识这一句话
表面看我们好像在做选品,但实际上,还是为了流量。拿几个在Shopee店铺实际运营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1)新店铺要求一周内上新50个新产品,因为按照Shopee平台规则,产品上新就会给流量,给访客店铺。
2)上架产品后,要善于利用虾皮给的免费置顶功能。这个同样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
什么是免费置顶功能(Boost)?
使用该功能后,可对产品进行置顶推广,系统会将该产品置顶在对应分类页面靠前的位置进行展示。
3)为什么我们一直推荐大家设置大额度的“关注礼”,让流量沉淀成为店铺的粉丝,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还是为了流量。
4)每天要求运营一天要在平台的流量高峰时期,上新上够100款,同样也是为了获取免费流量的曝光。
5)新店前期不要考虑盈利的事情,先出够1000个订单,不赚钱也要出够1000个订单。就算是亏本也要做,不是为了扶贫东南亚,而是为了获取第一批1000个顾客,还是为了沉淀流量。大促一来,我们群发邀约这1000个顾客来店铺复购,之前亏的钱,一天马上回本。
当做流量的思维形成后,我们跟普通的Shopee卖家的区别就是高维打低维。认识不一样了,打法也不一样。
哪里的流量便宜我们就去哪里找,站内的流量入口全部都霸占起来,虾皮Feed-每天10天准时发;虾皮直播-每天直播2小时;虾皮关键字广告-开起来;关联广告-不限制预算,开到低;站外引流-Facebook/IG/推特全渠道铺开引入流量;
不出单的卖家千篇一律,都是在被动的等流量过来,自信产品为王。一点都不明白市场的残酷 。虾皮的流量也是自己花钱买来的,为什么要把流量白白送你一个新店铺呢?
出单的卖家各有各的手段,唯一相识的就是用上各种手段挖掘流量,有发feed出单的,有做直播出单的,有开关键字广告出单了,核心就是解决了流量的问题。
选品占了7分,那是因为好的产品有好的转化率;但后期制约我们盈利天花板的,是我们获取流量的能力,跟获取流量的成本。
句句都是肺腑之言。表面是做产品,实际上都是在做流量,只有本着做流量的思维来做产品、做店铺,才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Shopee存活下来并赚到钱。
纲举目张,一通百通。